上汽低价满血智驾入局谁最难受

四年前,那句“不把灵魂卖给华为”像是一块石子,砸进了车圈这口不太平静的湖。

水花溅起来的时候,有人拍桌叫好,说这是骨气;也有人摇头冷笑,觉得是死扛到底的倔强。

谁能想到,这艘方向盘打死都不掉头的大船,如今自己来了个漂亮的回旋,还端着一颗“华为牌后悔药”冲进市场——药效快得就像多年没联系的前任突然送你新款手机,让人又惊又有点说不清滋味。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反转,是在广州车展前的一顿饭局里传出来的消息。

场景很戏剧:任正非、余承东,还有刚上任没多久、看起来还带着一点初生牛犊劲儿的贾健旭同桌吃饭。

菜还冒着热气时,余承东摊开话:“20万以下配满血版ADS 4 Max?别想了,成本压不到。”

上汽低价满血智驾入局谁最难受-有驾

贾健旭直接拍拍胸口:“我们上汽行。”

理由简单粗暴——用自家供应链优势,把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之外的钱省到骨头里去,让原本高攀不起的配置落到普通消费者手边。

当时很多人心里可能嘀咕:吹牛吧?

结果尚界H5一上市,用17.98万起售价硬生生把满血智驾拉到了大众触手可及的位置,一下收获十几万订单。

这种反差,比偶像剧里的霸总突然改邪归正还带感。

对那些已经拥抱华为的新玩家来说,这操作简直就是隔壁老王不仅搬回家,还顺走了你一直暗恋的人。

上汽低价满血智驾入局谁最难受-有驾

有些品牌,比如东风岚图、广汽传祺,本来以为21-22万元定价算是仁至义尽,现在被按在地板摩擦。

那种心理落差,就跟辛苦排队买限量球鞋,一转身发现别人用更低价格提前穿街秀一样,你连发朋友圈吐槽都显得酸。

更妙的是,“鸿蒙智行”的光环正在变成人人都有的小绿标。

一开始大家挂这个标签还有稀缺感,现在阿维塔、深蓝这些名字也挤进战场,看过去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同质化之后怎么找生态位,是每个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奇瑞合作出的智界,今年1月销量冲到12510辆高峰后一路滑坡,到8月只剩1702辆,即便改款,也只是暂缓颓势。

上汽低价满血智驾入局谁最难受-有驾

“亲儿子”身份都保不了热度,更别提普通合伙人们。

这让我想到娱乐圈那些签在同一个经纪公司的艺人,不管资源分配多公平,总有人觉得自己被冷落,因为观众永远盯着最亮那几个星。

如果时间往回拨,上汽今年初其实处于下坡路,同比销量跌超过两成,但总量依旧400多万辆,比力斯加奇瑞加北汽新能源加江淮一起还要多。

这底子,就是它敢接住20万元以内满血版这个烫手山芋的资本。

而这种反转不是靠某次发布会上的一句豪言壮语促成,而是管理层换血+战略调整叠加出来的效果。

从外面看,你看到的是尚界H5上市当天余承东站台,其实背后是一整套针对供应链结构、车型定位甚至营销节奏的大修。

上汽低价满血智驾入局谁最难受-有驾

这过程可能比新闻标题枯燥,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这里面的刀工和火候。

朋友问我,上汽这波是不是属于“独宠”?

我倒觉得,与其说偏爱,不如说实力互补后的自然选择。

在源Auto的数据里,一套乾崑 ADS 4 Max硬件本身五位数,加鸿蒙座舱占整车价格10%以上,如果没有全球采购体系帮忙压缩其它部分,很难让利润表不吓人。

上汽低价满血智驾入局谁最难受-有驾

所以很多友商即便羡慕,也学不来,就像厨师知道菜谱,却没法复制米其林餐厅里的火候,只能眼睁睁看顾客排队去别人店门口打卡。

不过,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问题是:当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成为人人都有却没人稀罕的新标配,下一个竞争焦点是什么?

性能参数卷无可卷的时候,是拼服务体验还是搞生态闭环?

如果答案迟迟不给,我们可能真的会看到另一幕戏码——今天抢占低价满血版位置的人,被明天更新、更便宜、更快迭代的新版本彻底替代,到时候破防的不知是谁。

我见过太多类似案例,从手机行业到咖啡馆连锁,都逃不开这一轮轮残酷洗牌。

有意思的是,人们总是在高潮时忽略风险,在低谷才想起曾经预警过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往往已无力翻盘。

我挺佩服上汽这次放软姿态。

不仅因为它踩中了关键节点,更因为它抓住了消费心理变化中的临界值: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已经从好奇变成渴望,再一步就是习惯。

一旦习惯养成,无论是哪家品牌,只要稳定、安全,又够便宜,就容易赢市场。

而消费者这个群体,有时候比天气变化还快,他们昨天嫌自动泊车鸡肋,今天却愿意为了全域导航掏钱;他们嘴上喊情怀,其实钱包投票最诚实。

所以与其纠结是不是丢掉了当年的骄傲,不如看看现在驶向哪片海,以及有没有油继续跑下去。

至于那些眼红或心疼的人,我只能借网友一句经典评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更不会有人专门留位置等你慢慢走过去。

如果真想参与,就得做好随时跳坑或者爬坑的准备。

不管愿意与否,这场由技术驱动但最终落脚在价格战里的角逐才刚开场,而舞台灯光早已打开,你不上台,就只能坐在观众席干瞪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