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遥远的九十年代,摩托车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别说什么“骑着风”,摩托车的价格那才叫风,把人吹得站都站不住。翻开当年的摩托车价格单,你才会明白什么叫“有车即大哥”,绝不是夸张。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还不到几百元,而一辆建设雅马哈劲豹150,落地价却高达一万七八。如今听着有点像玄幻,但放在那个年代,这车就是县城的顶流明星。你骑着劲豹走在街上,旁人眼里你不是上班族,那是电影里的主角,是他们艳羡的“神”。
雅马哈劲豹,告诉你什么叫工业美学。加粗符条,强壮自重,个子太矮压根骑不上去。那怠速的轰鸣,小区巷子里能听到人都停下脚步。劲豹机头比本田还稳,声音却异常低沉。可惜岁月无情,三十年过去,这种车也成了珍品。
济南轻骑的“黑老鸹”,也称轻骑15型,则是技术流的情怀所在。启动步骤极为复杂,先打开节气门、脚蹬转动、松节气门、加油门,俨然一套完整的仪式。百公里油耗仅1.5升,简直就像喝着香槟的凤凰女王,既省又猛。混合油比例20:1,排量55,高速55km,低速爬坡却杠杠的——噪音极大,却有着泼辣的性格。保养简单,只要白金和化油器足够调得精细,就能让它乖乖听话。换挡配合考验技术,发动时脚下也得给足力气。有劲、耐造,多少人以它为青春的注脚。那些弄潮儿,不管现在何处,提起黑老鸹,内心一定还有未泯的激荡。
至于“木兰摩托”,简直是日本品质的最好代言。济南轻骑踏板,装着原装进口铃木50发动机,买车时花了两千九百块,发动机稳得不带修理工具也敢出远门。直到卖掉变废品,这台小车几乎没出过故障。日本工艺的厉害,你不服还真不行。
“幸福250D”,大排量单排气,村里搭客、拉货,全靠这个家伙。动力十足,杀猪佬、贩鱼佬都以它为标配。油耗感人,汽油箱还要加机油。启动如历史剧——泵油、踩档、起杆、人大力一跺。冬天开车还要烧水,不然启动不了。弹脚的经历是摩托圈的共同回忆。新车磨合期比例1:22,真正讲究。
嘉陵70也是一代经典,90年代初售价一万,绝对是“万元户”的象征。月工资只有一百出头,敢买就是土豪。这车轻巧又耐造,冬天一脚就能发动,调好油门化油器,随时应对速度狂飙。“人车合一”不是宣传语,是无数摩托骑士的真实体验。刹车、转弯,一气呵成。你说它缺点?也就没电子点火。但好处是省油,二十块骑二三百公里,大排量摩托望尘莫及。
最神秘的还要数“本田王CB125T”。用现在的话说,95年一辆过户车近四万元。什么概念?上班工资还不到几百,能买得起本田王,街头巷尾直接被人高看一眼。春兰豹、春兰虎仿制本田王如同山寨阿迪达斯,模仿到电启动、ABS刹车。骑着本田王,不管过了多少年月,只要你说“我有一辆”,席间气氛立刻不同。
而天虹本田90,更像是摩托车中的隐士高人。花费一万零五百,挂着本田标,一脚点火,什么都不用管。音小、油耗低、发动机耐造,就像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风雨兼程、冬夏无忧,从不傲慢,却极其可靠。骑过天虹的,都知道什么叫“风一样的男人”,掉头、加速、减速,都得心应手。
九十年代的摩托,一辆车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梦想,甚至是一代人的野心。价格不菲,地位显赫;声音隆隆,是万众瞩目。买得起的即是大哥,摩托不只是代步,而是一种身份象征。那时的骑士,不只是骑手,更是弄潮者、见证者。岁月流转,摩托早已不是当年的风景线,但九十年代摩托的价签和那一段轰鸣声,始终刻在许多人青春最深处。说到底,摩托不是物,是记忆,是情怀,是时代的铁骑。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