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GLC纯电版在国内路试的谍照曝光了,这次是动真格的。 新车基于奔驰全新MB.EA纯电平台打造,首搭800V高压架构,10分钟快充补能260公里续航,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轴距比燃油版暴增80毫米,塞进128升前备厢和570升后备厢,空间实用性碾压同级。 性能更是猛料十足:普通版489马力,AMG版直接飙到608马力,零百加速杀进4秒内。 更狠的是,连百万级S级轿车专属的空气悬架和后轮转向,这次也下放到GLC纯电版选装清单里。 9月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国产版同步推进,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
奔驰GLC纯电版的车头藏着向1960年代经典车型300 SEL致敬的彩蛋。 封闭式格栅内嵌发光装置,夜间点亮后三叉星徽轮廓清晰可见,辨识度拉满。 前灯组采用分体式设计:上方一字型日行灯兼具转向功能,点亮时切换为橙色;下方三叉星灯带则继承家族基因。 保险杠保留蜂窝状进气口,兼顾散热与空气动力学。 车侧线条圆润流畅,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大尺寸轮圈和车顶行李架兼顾实用与视觉张力。 尾部横置灯带嵌入三叉星图案,半圆点亮样式呼应车头,厚实保险杠强化力量感。 整车风阻系数低至0.26Cd,续航与美学双赢。
GLC纯电版轴距达到2980毫米,比燃油版增加8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显著提升。 后备厢标准容积570升,比燃油版多出20升,第二排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1740升,滑雪板或露营装备轻松容纳。 更颠覆的是新增128升前备厢,向特斯拉看齐的实用设计,随车工具或小件行李找到专属位置。 后排座椅支持4:2:4比例放倒,椅背角度可调,长途舒适性向S级靠拢。 车顶行李架承重达100公斤,车尾牵引能力高达2400公斤,拖挂房车或游艇毫无压力。
新车支持320kW峰值充电功率,400车型实测10分钟补充260公里续航(CLTC标准),充电速度看齐保时捷Taycan。 94.5千瓦时三元锂电池采用硅氧阳极技术,能量密度提升15%,WLTP续航最高突破700公里。 为兼容主流充电桩,车内集成直流转换器,可将400V桩升压至800V。 热泵系统回收电驱系统废热,冬季续航缩水问题得到缓解。 电池组标配预加热功能,低温环境下充电效率不受影响。
径向磁场电机配合双速变速箱,高速巡航能耗降低15%。 基础版提供单电机后驱(272马力)和双电机四驱(489马力)两种选择,四驱版前轴搭载断开装置,纯电行驶时自动切离前电机以节能。 AMG高性能版本功率跃升至608马力,零百加速锁定3秒级,直接叫板Model Y Performance。 四驱系统整合4MATIC技术,湿滑路面扭矩分配更精准。 动能回收系统与ESP电子稳定程序协同工作,制动脚感接近燃油车,减少乘客晕车感。
选装包包含自适应阻尼调节功能,可随路况实时调整车身高度,颠簸路面过滤震动,高速过弯支撑性强。 后轮转向系统同步提供,最大转角4.5度。 低速转弯直径减少0.8米,狭窄路口调头不再尴尬;高速变道后轮同向偏转,稳定性提升20%。 底盘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铝制部件占比提升,簧下质量减轻。 整合式线控制动系统缩短响应时间,百公里制动距离控制在35米内。
德国不莱梅工厂负责欧版车型生产,中国北京奔驰工厂承担国产化任务,美国阿拉巴马州工厂供应北美市场。 国产版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电驱系统在北京奔驰顺义基地组装。 北京工厂生产线兼容燃油、混动、纯电三种动力,柔性化生产应对市场波动。 奔驰工程师团队常驻北京,针对中国路况优化软件标定,例如拥堵路段动能回收强度、高温环境电池冷却策略。
宝马iX3仍是CLAR油电共享平台产物,后排地台隆起未解决;奥迪Q6 e-tron的PPE平台量产进度落后,800V快充桩铺设缓慢。 GLC纯电版在补能速度上碾压iX3(150kW快充),空间利用率超越Model Y(前备厢仅100升)。 性能参数对标:AMG版608马力远超iX3 M50的544马力,后轮转向功能连顶配Model Y也未配备。 三叉星徽用户最关心的豪华质感,从Nappa真皮座椅到发光格栅,传统豪华品牌底蕴仍是新势力短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