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跑2万公里的网约车司机,为什么宁愿绕路5公里也要去那家6.8元的加油站?三年下来省出的钱够付首付
上个月在服务区碰见个开凯美瑞的哥们,聊起加油的事儿。他说自己一直在中石化办了会员卡,每次加满都要四百多,后来有次车快没油了,就近找了家民营站,结果同样加满只花了三百六。当时他心里发毛,觉得肯定是油有问题,专门开去4S店让师傅检查,结果人家说车况正常得很。
这种困惑,其实很多人都有过。
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有天花板的。发改委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最高零售限价,加油站可以往下降,但不能往上涨。那些6块8的油,是在合法范围内降价,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儿。
价格能降下来,门道大概有这么几个。
国企加油站开在核心地段,租金一年可能就是上百万,养着七八个员工,还得维护品牌形象,这些成本最后都得摊到油价里。民营站就不一样了,选址往往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国道边上,人员精简,没有品牌包袱,成本自然压得下来。有些站直接跟山东、辽宁那边的地方炼厂签长期合同,省掉中间批发环节,每升油又能再省个一毛多。
我认识个跑网约车的师傅,一年要跑八九万公里。他专门记过账,固定在几家民营站加油,一年能省出五六千块。他说刚开始也担心伤车,特意留意了保养记录,发现机油消耗、积碳情况跟以前用中石化的时候差不多。
油品质量这事儿,得分两头看。
正规民营站卖的油,只要有成品油经营许可证,油品检测报告该有的都有,硫含量、烯烃、芳烃这些指标跟国标要求是一样的。市场监管总局去年抽查了全国一千多家加油站,民营合规站点的合格率也有九成多。换句话说,只要不是黑站,油品本身大概率没问题。
不过便宜里头也藏着一些细节。
比如清净剂的添加,国六B标准虽然有最低要求,但中石化那种自有添加剂确实配方更讲究些。话说回来,对普通家用车来说,这点差异可能还不如你的驾驶习惯影响大——老是短途行驶,加什么油都会有积碳。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做过测试,用合规低价油跑两万公里,进气阀积碳量跟用品牌油相比,差异也就不到一成。
真正要注意的是那些价格离谱低的站。
如果比限价还能便宜一块五以上,油枪上又没有检定合格标志,大概率有问题。前两年山东就查过一个黑站,掺了三成轻循环油,结果好几十辆车的氧传感器都坏了。这种站一般拿不出正规发票,证件公示栏也是空的,稍微留个心就能看出来。现在不少平台都能查加油站资质,顺手查一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有些车主担心加低价油会不会影响质保。汽车三包规定里说得很明白——厂家不能拿“没加指定品牌油”当理由拒保,除非能证明故障就是油品质量导致的。而如果油品来自正规站,符合国标,厂家几乎拿不出这样的证据。
我自己这些年也试过不少民营站,固定在几家口碑还行的加,车况倒是没发现什么异常。做法就是先在一个站加几次,观察一下车的反应,觉得没问题再继续加。有次试了家新开的站,加完油后冷启动感觉慢了半拍,后来就没再去过。
说到底,价格差异背后是不同的成本结构和商业模式。国企站卖的或许不只是油,还有品牌信任感和服务体验;民营站拼的就是效率和性价比。选哪个,得看你更在意什么。
如果每年跑个两万公里,按百公里8升油耗算,选对站一年能省出一两千块。这笔账倒是可以算算,但前提是——别为了省那几块钱,把车加废在黑站里。
北京92号汽油限价8块4,宁夏只要7块9,这还是官方定价的差距。同一个城市里,高速服务区能比市区贵八毛钱,郊区国道边的站又能比市区便宜一块多。真想省钱,导航软件里都有油价查询功能,规划路线的时候顺带看一眼,不费什么事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