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测试享界S9T智驾24公里零接管,对比特斯拉FSD表现

#美女#

早高峰的智驾对决:享界S9T与特斯拉FSD的十字路口

清晨8点59分。北京西三环。陈震握紧方向盘,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前方的路。这不是他第一次在这条路上测试智能驾驶——从世纪坛公园到公司的24公里早高峰路段,曾经是特斯拉FSD的考场,如今成了享界S9T的试剑石。

那个改变一切的十字路口

陈震测试享界S9T智驾24公里零接管,对比特斯拉FSD表现-有驾

还记得特斯拉FSD在这里的窘境吗?本该直行,却从中间车道变道最右侧,最后停在路中央。这一次,享界S9T给出了不同答案——它精准识别车道,平稳通过。不是所有智驾系统都能读懂中国路况,这个路口的对比如此鲜明。

T字路口的博弈智慧

面对已经探出车头的左转车辆,享界S9T没有犹豫。它选择向左绕行,既捍卫路权,又保持流畅。这种在规则与灵活之间的平衡,恰恰是当前智驾技术最需要突破的瓶颈。

陈震测试享界S9T智驾24公里零接管,对比特斯拉FSD表现-有驾

将错就错的通行哲学

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个本该右转却直行的选择。右侧持续有车,系统没有强行变道,而是选择“将错就错”。智驾不是固执地执行预设,而是动态应对现实。这个决定背后,是算法对复杂路况的深度理解。

24公里零接管。同样的路,不同的结果。

当我们谈论智驾时,到底在谈论什么?是冰冷的算法优胜,还是温暖的行车体验?测试数据很重要,但那些细微处的决策智慧,才是真正打动人的部分。

陈震测试享界S9T智驾24公里零接管,对比特斯拉FSD表现-有驾

特斯拉FSD很强,但在中国特色的路况面前,本土化调校的享界S9T似乎更懂如何“优雅地通行”。这不是非黑即白的对决,而是不同技术路径的对话。

停车场的离车泊入依然丝滑。陈震关掉电源,结束测试。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场关于智能驾驶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当机器学会在复杂路况中做出更“人性化”的决策,我们与完全自动驾驶的距离,或许又近了一步。

陈震测试享界S9T智驾24公里零接管,对比特斯拉FSD表现-有驾

下次当你手握方向盘,看着旁边驶过的智能汽车,不妨想想:技术进步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每一次出行都变得更从容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