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也开始分男女了?当小鹏的“女性”机器人迈着猫步走上舞台,科技圈关于机器人性别的争论再次被点燃。
11月5日,在小鹏汽车科技日上,一款名为IRON的女性机器人正式亮相。她不仅拥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和全包覆柔性皮肤,还能走出如真人般轻柔的猫步。
小鹏CEO何小鹏宣布,这款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实现规模量产。这意味着,不久的未来,具有明确性别特征的机器人可能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01 机器人也分男女?
在今年的小鹏科技日上,IRON机器人的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被称为“最拟人”的机器人拥有“骨骼-肌肉-皮肤”系统。
它采用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和全包覆柔性皮肤,甚至实现了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鹏宣布这款机器人支持个性化定制,不仅分男女,还可以区分“高矮胖瘦”等身形。这是科技企业首次明确赋予机器人性别特征。
在技术层面,IRON搭载了第二代VLA,拥有3颗图灵AI芯片,能够实现对话、行走和交互等高阶智能。
小鹏还为它配备了行业首发应用的全固态电池,以实现极致轻量化。
02 争议与质疑
然而,这款女性机器人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有观点认为,小鹏演示的机器人可能是真人扮演的。
理由是“机器人的走路不可能走出人类那种外八+猫步的形态”。
批评者指出,机器人腿部到脚部的活动关节不可能设计得过于复杂,受限于活动关节数量,机器人基本只能两条腿平行走路,做不到如此复杂的步态。
也有声音质疑研发复杂步态机器人的实用性,认为这种设计并不会给机器人带来实用性的提升,反而会大幅增加研发成本。
面对这些质疑,小鹏方面尚未给出直接回应。但从展示效果来看,IRON确实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拟人步态。
03 机器人需要性别吗?
抛开技术真伪的争论,小鹏推出女性机器人的举动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机器人是否需要性别?
从技术层面看,赋予机器人性别特征确实能增强其亲和力。拟人化的外观和行为可以使人类更自然地与机器人互动,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和家庭场景中。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机器人拥有性别,是否会延续甚至加剧现实中的性别偏见?
研究表明,机器人使用主要通过降低任务自由度、增加任务复杂度扩大性别就业差异。
这意味着,有性别的机器人可能在某些领域进一步强化性别刻板印象。
学术界也在探索超越传统性别二元模式的机器人分类方法。
一项在线试点分类研究发现,人们确实会以各种方式对机器人进行性别区分,但并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男女二元模型。
04 机遇与挑战
小鹏计划在2026年实现IRON机器人的规模量产。何小鹏雄心勃勃地表示,这将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如果计划顺利,机器人将优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它可以像人类一样,快速融入各行各业。
从市场前景看,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据估计规模将达20万亿美元。
但小鹏也面临着技术与伦理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它需要证明自己展示的技术是真实的;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有性别机器人可能带来的社会争议。
未来,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们究竟应该保持冰冷的中性形象,还是像小鹏IRON一样拥有明确的性别特征?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技术越接近人性,我们就越需要思考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机器人不仅仅是工具,也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你会欢迎一个有性别的机器人进入你的生活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