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付于武看M9直言:这才是未来,国产车的新骄傲!

各位车友,各位老铁们!

“用车社”又跟大家见面了。

最近我手里头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那感觉,沉甸甸的,里头不只是白纸黑字,更是中国汽车工业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缩影。

这书啊,叫《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作者就是咱们汽车圈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付于武老先生。

说起来,他对我而言,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导师,更是心意相通的挚友。

老先生把样书寄给我的时候,我刚刚结束一场重要的会议,脑子还在高速运转,可一打开这书,心神瞬间就被吸引住了,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80岁付于武看M9直言:这才是未来,国产车的新骄傲!-有驾

一部作品,如何才能既讲述个人经历,又描绘行业变迁?

付老先生的这部自述,难道不是一曲个人奋斗与产业变迁交织的宏大交响吗?

认识他这些年,我发现一个规律:只要一聊到车,他那双眸光熠熠的眼睛,就像被点亮了一般,瞬间神采飞扬!

谈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他更是侃侃而谈,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那股子精气神儿,甚至比许多年轻人还要饱满。

他的一生,难道不是与中国汽车工业血脉相连,密不可分?

从年轻时一头扎进这个行当,到后来亲历汽车产业转型的风风雨雨,他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坚定。

特别是近些年,中国汽车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为行业奔走疾呼,躬身引路,时不时地还能迸发出几句切中肯綮的真知灼见,令人拍案叫绝。

手捧着这部书,读着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切,我心中只有一个感受:那是一颗火热的赤子心!

这位老先生,是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所有的热爱,都献给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今天和未来。

回想2024年,老先生来重庆,把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十周年巡礼的首站放在了我们赛力斯集团。

那是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我自然要请他亲自体验一番我们的问界M9智能技术。

您可能要问,一位年近八旬的长者,对前沿科技能有多大兴趣?

可您瞧,他坐在M9里,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认可,那份热情,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年轻的科技发烧友!

他由衷地肯定中国汽车在智能电动领域的显著成就,并且始终以用户思维审视产品,提出的建议既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真是远见卓识。

80岁付于武看M9直言:这才是未来,国产车的新骄傲!-有驾

M9究竟有何魅力,能让老先生如此赞叹?

那一天,他坐在驾驶位上,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目光流连于那块巨大的智慧屏。

他脸上流露出的,不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

他会细致地询问这车如何精准识别路况、怎样有效预判潜在风险,甚至对语音助手发出各种指令,操作起来比很多年轻人还要娴熟自如。

当M9在高速上稳稳地开启智驾功能,流畅的车身线条划过路面,那种平稳、那种丝滑,让老先生连连点头。

他感叹道:“这才是未来啊,这才是我们中国汽车该有的样子!”

那语气里,透着一股子民族工业的骄傲。

M9的内饰,大面积的软包材质,触感细腻温润,座椅的包裹感也极其出色,老先生坐着也直言舒服。

车厢内部,风噪与胎噪都控制得相当到位,即便车速提起来了,车内依然能保持一个安静的交谈环境,这不就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用户体验的悉心考量吗?

笔者认为,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才真正打动了这位行业老兵的心。

80岁付于武看M9直言:这才是未来,国产车的新骄傲!-有驾

那么,付老先生对M9的这份肯定,又源于他怎样的深远洞察?

早在2015年,当很多人还沉浸在传统汽车的舒适区时,他便已独具慧眼,早早预见并高声疾呼:“汽车产业正处在一场深刻变革的起点!”

他率先擘画,清晰勾勒出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的未来图景。

他铁了心,坚信“转型,是无法回避的考题!

汽车产业,必须告别安逸,自我革新!”

这种敢于革新、破旧立新的坚定信念,贯穿了他整个职业生涯,始终如一。

老先生的贡献,绝非纸上谈兵。

他在创新实践上,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强大的执行力。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任职期间,他亲手打造并主导创立了一系列关键创新平台,譬如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盟等。

这些联盟,绝非空架子,它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产业的协同创新,让中国汽车工业能够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目标使劲儿。

实践反复证明,真正的变革,需要有思想的引领,更需要有行动的支撑。

老先生对我们赛力斯与华为的跨界合作,又有着怎样的评价?

他曾说:“这是中国汽车变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转型大潮中的典范之作!”

这种对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足见他对产业变革方向的精准洞悉,真是远见卓识。

在我们看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如何打好“下半场”的竞争,正是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

老先生特别强调,“融通、协作、革新是时代强音!”

他直言不讳:“没有融合,没有跨界,就不能适应新的世界!”

这番话,难道不是对我们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模式的最佳注脚吗?

80岁付于武看M9直言:这才是未来,国产车的新骄傲!-有驾

书中,老先生还提到了华汽基金会刚成立那会儿,我出的一点心意。

说实话,当时我们赛力斯为了新能源转型,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资金用度并不宽裕。

可我一听是老先生牵头的事儿,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

为什么?

因为我打心底里认可华汽基金会,它对推动中国汽车科技文化繁荣发展,有着长远的价值。

我更相信老先生的眼光与为人,他一辈子都在为汽车强国梦奔走,他认定的事儿,定然无虞!

这一次,他依然在为咱们这个行业做着特别有意义的事儿。

这些小细节,经由他真挚的笔触流淌出来,让原本可能显得厚重的产业史,一下子就变得生动鲜活,不再冰冷枯燥。

这正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于无声处见真情。

一次对话中,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汽车产业,它是个需要久久为功的行当。

它更应该是一个人才济济、生生不息的领域。

在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这个节骨眼上,构建积极向上、引领未来的行业价值观,对咱们产业里的人才来说,那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汽车产业中来。

看着他那专注的神情,我当时就在想,有了一辈辈中国汽车人,从老将到新兵,大家薪火相传,锐意进取,咱们中国品牌,肯定能在世界汽车高端版图上,写下最辉煌的一页!

这部著作,说是付老先生的自传,可他在里头讲得最多的,还真不是他自己。

他用笔触质朴,语气谦逊,记录着他遇到过的每一个人,经历过的每一件难忘的事。

他记得每个人的好,感恩每个帮助过中国汽车工业的人。

这种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宏大的视野,真的让我发自肺腑地敬佩。

他用那段来时的路,照亮前行征程,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要走好当下的路,去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所以说啊,这部书,绝对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汽车产业的人,好好地捧起来读一读。

从中获取前行的智慧和动力。

咱们一块儿,为了那个民族汽车工业的腾飞梦想,继续加油干!

10月22日,在重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期间,《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的新书发布会可要隆重召开了,各位朋友,千万别错过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