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10万仍卖不动! 这合资MPV尺寸超5米1配2.0T+8AT为何无人买单?
2025年7月起亚嘉华这款中大型MPV给出了高达10.1万元的终端现金优惠入门车型的实际提车价探至18.89万元起。 它的车身长度超过了5.1米(具体为5155毫米)全系标配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8速自动变速箱。 大幅降价叠加可观的账面参数却未能挽救其惨淡的销量。 2025年4月、5月、6月它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仅为125台、139台和96台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起亚嘉华的车身尺寸确属同级主流。 它的长宽高分别为5155毫米、1995毫米、1795毫米轴距达到了3090毫米。 这个尺寸在中大型MPV阵营里并不算小。 其车内采用了2+2+3的七座布局。 第二排为两个独立座椅支持前后、左右、靠背角度以及腿托的电动调节(高配车型)。 乘客可以找到相对舒适的乘坐姿势。 第三排座椅的腿部空间也得到了保障并非摆设。 细节上起亚在第三排两侧门板内设计了多个杯架方便后排乘客使用。 当需要装载大件物品时第三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倒并收纳进后备箱地板之下形成一个平整的装载空间此时后备箱容积扩展至1793升。
动力系统是起亚嘉华的核心亮点之一。 它全系搭载同一台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33马力最大扭矩353牛·米。 变速箱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官方公布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8.9秒。 这套动力组合在数据上表现均衡。 这台发动机允许加注92号汽油其WLTC工况下的综合油耗为8.75升/每百公里。 底盘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组合属于该级别常见的配置。
内饰方面嘉华使用了时下流行的双12.3英寸屏幕设计一块作为全液晶仪表盘另一块为中控触控屏。 车机系统搭载的是Kia Connect功能包括卫星导航、语音识别控制、百度CarLife手机互联、手机APP远程控制车辆、车联网以及OTA在线升级。 换挡机构采用了旋钮式设计。 在驾驶辅助层面嘉华配备了L2级别的系统包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车道保持辅助、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 座椅配置根据车型不同有差异部分高配车型的第一排和第二排座椅支持加热和通风功能提升了舒适性。
尽管拥有超过5米1的车长、全系2.0T+8AT的动力组合、丰富的配置和可观的空间利用率起亚嘉华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定价策略成为其后续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它的官方指导价区间定在了28.99万元至34.09万元。 这个价格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议论。 核心原因在于它直接瞄准了国内中大型MPV的绝对霸主别克GL8。 当时别克GL8主力销售车型的起售价格在很多消费者认知中是低于嘉华这个定价区间的。 起亚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品牌溢价能力、消费者普遍认知度和口碑积累上都与别克存在明显差距的韩系品牌其旗舰MPV定价高于别克GL8被认为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基础。
巨大的市场压力迫使起亚对嘉华采取了激进的终端促销策略。 直接现金优惠高达10.1万元使得原本官方售价28.99万元的入门版车型实际裸车成交价跌入18.89万元区间。 其他配置车型的优惠幅度也大致在这个范围附近。 这意味着消费者能以裸车价19万左右的价格开走这台尺寸超过5米1的合资MPV。 大幅降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型的性价比。 对比同样经过市场终端优惠后的主要竞品起亚嘉华的价格优势变得模糊不清。 别克GL8的主力销售车型如陆上公务舱系列经过优惠后其入门门槛已经下探至18万元甚至更低区间;定位稍高的ES陆尊系列低配车型的实际成交价也与优惠后的嘉华中高配存在重叠价格约在20多万。 这导致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大幅降价后的嘉华其终端实际成交价与优惠后的别克GL8主力车型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 大众威然在2025年也拥有相当可观的终端优惠其入门价格同样进入了这一竞争区间。 丰田赛那和格瑞维亚虽然整体价格更高得益于丰田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混动系统的节油口碑以及车型热度它们在该价位的竞争中依然处于上风。
起亚品牌在华的影响力成为嘉华无法突破的隐形天花板。 相比别克、丰田、大众起亚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更加偏向经济实用型轿车和小型SUV。 在20万乃至更高预算的中高端MPV市场上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感、保值率的预期、甚至“面子”的考量都让起亚嘉华处于天然劣势。 一位进店看车的消费者坦言:“就算嘉华配置高点价格差不多买别克GL8开出去或者跟生意伙伴提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心里更踏实点。 ” “差不多的钱为啥不买别克? ”成为许多潜在客户最终放弃嘉华的直观理由。
2025年中国MPV市场的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 传统燃油MPV受到来自国产新能源阵营的强大挤压。 以腾势D9、理想MEGA、小鹏X9、极氪009等为代表的新势力或传统巨头的新能源产品凭借更低的日常使用成本(电费远低于油费)、更智能化科技化的座舱体验、绿牌带来的政策便利(如部分城市免摇号、免购置税)对原本属于燃油中高端MPV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强劲的分流。 尤其是在20-35万这个核心价格带新能源MPV的冲击尤为显著。 这进一步压缩了像嘉华这样纯燃油动力、品牌弱势的二线合资MPV的生存空间。
直观反映在市场表现上就是极其惨淡的销量数据。 2025年4月起亚嘉华在中国市场仅售出125辆。 次月5月销量略有波动达到139辆。 到了6月销量再次下滑仅售出96辆。 平均每月百余辆的成绩在中大型MPV这个容量可观的细分市场里几近可以忽略不计。 4S店反馈看车的客户数量稀少难以支撑起销售目标。 二手车市场反馈的信息也显示嘉华的保值率表现远低于GL8等同级别对手这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即使在2025年给出10.1万巨幅优惠的情况下嘉华的市场地位也未能得到扭转。
在28.99-34.09万的官方指导价区间消费者可选的范围很广别克GL8的主力版本、大众威然、以及部分配置的丰田赛那/格瑞维亚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即使是嘉华在优惠后将实际价格拉到18.89万起这个区间仍然是别克GL8陆上公务舱、甚至部分其他品牌SUV的激烈战场。 起亚的品牌力不足成为消费者最终决策时难以越过的障碍。 同时市场已经被新能源MPV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夺走了大量原本可能属于传统燃油MPV的用户。 起亚嘉华自身的产品特性如纯燃油动力、相对主流的配置在缺乏品牌光环和独特技术标签(如强混动)加持下在激烈的价格和品牌竞争中显得缺乏足够的差异化吸引力。 巨大的终端优惠幅度被竞品相似的价格策略、品牌价值的巨大鸿沟以及市场格局的变迁所吞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