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2026款哈弗猛龙PHEV上市的消息一公布,车圈里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满脸问号:现在才2024年,这2026款是“穿越”来了吗?
还是哈弗提前布局,抢个赛点,玩个未来感?
是自信还是卷王操作,这玩意儿到底啥料,拼什么让大家买单?
安耐不住的小手点开配置表,价格从17万多到20万多,限时优惠一波连降,最低15万多起步,这定价是扔石头砸市场的大招吗?
先别急,别光看价格香,里头的门道还真不少。
说句大实话,哈弗新猛龙的外形,还是那股标准的“方盒子”劲儿。
有点像硬派越野里的小胖墩,但又透着点都市SUV的精致。
前脸是方形大灯眼睛,大眼萌,路人见了都忍不住多瞄两眼。
侧面依旧把“传统门把手”牢牢抓住,好像谁换成隐藏式都不酷了一样。
车屁股嘛,以前招牌的“HAVAL”整条英文下岗了,新晋“GWM”上位。
后尾灯更换新腔体,刹车亮起来会有个三维立体光幕,夜里开着,辨识度不用担心,你想低调都难。
车型颜色没糊弄事儿,揽月白、水墨江南灰、玄夜黑、云涧灰、薄荷绿,一看就是琢磨了半天讨论过的。
不论职场老炮儿,还是潮流小哥哥小姐姐,总能挑到个称心如意的。
这波主打的,还是“我不怕你撞衫,关键是撞色也能时尚”。
进到车内,布局基本和燃油版没差。
不过细节是关键,这次官方给你整了怀挡。
说实话,怀挡这东西,大多数老司机刚开始不太适应,上一秒还在摸传统档杆,下一秒伸个手发现是方向盘右侧的把手,小懵一会才找着。
但香不香呢?
绝对香,释放扶手箱空间,主副驾之间再也不挤。
方向盘也是新式双辐,手感更扎实,颜值也提升了不少。
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4.6英寸中控大屏,Coffee OS 3智能车机,啥“华为HiCar”、“ICCOA Carlink”、“荣耀车联”都能互联,这架势,是想让你坐进车里还不舍得下车。
前排座椅更不糊弄,电动调节、加热啥都有。
冬天冷天一屁股坐下去,暖烘烘,谁还舍得下来溜达?
不过说到这,最核心的其实还是那套动力系统。
2026款哈弗猛龙PHEV,直接给你丢来了第二代Hi4技术。
新发动机叫GW4B15M,和老的同排量1.5T略作区分。
最大马力小小缩水,从123千瓦降到了115千瓦,但配合P2+P4双电机,后桥那台电机做到了150千瓦,这小翅膀加持,别看油机削弱了点,整体战斗力反而蹭上去了。
330千瓦的总功率,750牛·米的扭矩,百公里加速5.9秒。
看到这数字,别说城市通勤,就连偶尔撒个野、来一把户外穿越,这家伙也不掉链子。
重点还在电动续航上。
35.43千瓦时的三元锂大电池,官方敢亮出200公里纯电续航(CLTC工况),日常在城市转悠,不充油基本都能hold住。
买菜、上班、偶尔出去加个班,一周充一两次电,不见得油箱用得上。
胆大再远点,油电混动模式随时切,里程焦虑啥的直接说拜拜。
跑长途或者乡下露营,这续航表现也算中等偏上水平。
聊到价格,又到了灵魂拷问的时间。
新车指导价是17.38-20.88万,优惠价给出15.38-18.88万,这在PHEV市场算是直接上来给对手上压力的做法。
就拿150 Pro、150 Ultra主力型号来说,优惠下来16万多、17万多。
合资PHEV动辄二十好几万的定价,这差价摆那儿,比的是谁舍得给性价比添柴。
追求四驱和动力体验的,Hi4 200相应的配置也都能找得到。
其实换句话说,这套组合出击,杀手锏到底在哪?
外观辨识度够,配置不糊弄,关键续航长还不贵——这种“全能选手”路子,是现在中国品牌最会玩的套路了。
讲道理,老百姓买车,现在看的就是“均衡性价比”。
豪华品牌动辄“智能”加“科技”加“品牌”,但价钱是实打实地翻倍。
哈弗打的算盘,就是老老实实用料,再结合各种补贴优惠,硬生生让对手琢磨一晚上,到底怎么跟我拼。
当然,谁都知道买新能源尤其插混,用户心里头还有三个坎:一是电池靠谱吗?二是智能好用不?三是混动到底省不省钱?
就拿电池来说,这会儿主推三元锂,容量不小,安全应该不会太离谱,不过也别指望一夜之间用上固态电池——飞跃还得等等。
智能车机方面,Coffee OS 3升级到头一般APP、蓝牙、互联啥的够用,但智能驾驶辅助据说没太爆炸的升级,日常通勤没毛病,真想彻底“躺平”还得自个盯着路。
至于混动到底省钱不省钱嘛,得看你用法。
原地撸城,基本充电代步,很划算。
长期高速暴力驾驶,那还是把油卡准备好。
实盘下来,插混PHEV就像那种高配外卖,大多数时候好看又好吃,但偶尔有小毛病必须认——谁还能全都顺心如意呢?
有意思的是,猛龙这个名字本来透着一股子野劲。
结合这次第二代Hi4,明显有搏击“新能源越野”这块空白的野心。
纯后驱能玩,四驱加速不虚。
再加上电池续航敢标200公里,算是问鼎城市到户外的“全场景通吃”。
喜欢露营、越野、轻度自驾游的车友,掂量掂量,预算没那么充裕又想要新鲜感,这么一看,确实是个诱人的选择。
不过现在车市真没绝对的“性价比之王”。
优缺点还是摆那儿。
比如动力下来,发动机单独性能不算顶尖。
整车设计里智能化领航更多停留在可用而非惊艳。
这些小细节,也是给那些期待“全面王者”的人一个小提醒。
毕竟价位在那里拉着,追求科技味爆棚还是看高阶合资或者造车新势力。
但说一句实在话,注重耐用、家用和实用性,猛龙PHEV倒是无惊无险一把抓住了大多数人家门口的需求。
最后再说一嘴,这种插混PHEV的玩法,未来要走多远,还得看政策、补能配套和普通用户的真实反馈。
但如果你正想在油电之争里低风险过渡一波,说实在的,哈弗这一步,还真有点“高手下棋”的意思。
不声不响就把一颗定心丸按用户手里。
行文到这儿,放下笔问一句:如果预算15-19万你会考虑让猛龙PHEV冲进家门,还是更喜欢别的混动车型?
咱一起聊聊,毕竟主角是消费者,买不买才是王道。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