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要发新车了,这事儿吧,就突出一个魔幻。
一个卖电器的,不好好送快递,突然说要下场造车。我第一反应就是,坏了菜了,这哥们儿也悟了。不装了,摊牌了,我,东哥,汽车圈的雷电法王,今天就要给大家来个一把子整活。定价10到12万,双十一发布,广汽造车,宁德时代塞电池,京东独家卖。你看这套路,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一股“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决绝。
很多人都在问,为啥是广汽?为啥不是新势力里最会搞服务的蔚来?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但他俩凑一块,不是强强联合,那是天雷勾地火,能直接把三体人看傻了。
首先你得明白,京东这次下场,不是来当慈善家的,它是来掀桌子的。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是道诡异仙的修仙现场,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吃,京东的思路是,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它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搞的这个10万块的换电车,本质上就不是一辆车,这是一颗扔进鱼塘的手榴弹。这玩意儿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自动驾驶,不是智能座舱,不是零百加速,而是价格。它用一个你根本没法拒绝的价格,提供一个“好像还行”的解决方案,这就是降维打击。
那为什么不找蔚来?
讲真,蔚来是什么?蔚来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车企了,它是一种宗教,一种玄学。会买蔚来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他们买的是什么?是NIO House的免费咖啡,是换电时的优越感,是李斌老师朋友圈里的人设光环。这是一种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你让京东去卖蔚来,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这就好比你让拼多多去运营苹果的发布会,气质上就直接不兼容。京东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发挥其用户八字洞察的优势,把6亿用户的消费习惯算得比亲妈都准,知道你缺的不是车,是后悔药。它的用户画像是追求极致性价比,是“多快好省”。你让这群用户去理解蔚来的“服务”,他们可能会问,这服务能换几斤鸡蛋?
所以,京东和蔚来的合作,从根上就是个伪命题。蔚来卖的是品牌附加值,是信仰充值,它的销售体系是直营,是人对人的情感链接。京东卖的是标品,是流水线,是“线上定制+送车上门+金融分期”的一站式拔草。让京东卖蔚来,等于把教堂包给菜市场,耶稣看了都得一个趔趄。这简直就是要了亲命了!
再说了,蔚来的换电体系,是典中典的闭源。它就像苹果的iOS,自己玩得很嗨,但你想进来?对不起,接口不对。蔚来的换电站,是为蔚来的“信徒”准备的专属圣殿,每一块电池都是定制的。京东要的是什么?是“压缩毛巾”战法,平时看着不起眼,一进市场这个大水盆,“砰”一下就膨胀起来,把所有空间占满。这就必须要求技术是开放的、标准化的。
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块”就是干这个的。别听他们吹什么技术名词,这玩意儿的本质,就跟以前的网吧换硬盘一样,谁的标准能统一,谁就是老大。宁德时代就是想当那个卖硬盘的,谁来装机都得用我的盘。广汽这种传统大厂,有成熟的供应链,能把成本压到姥姥家。说到成本,我昨天点外卖凑单买的那个牙膏,真难用。广汽不在乎多一个销售渠道,宁德时代想推广它的标准,京东想用最低的成本切入市场,三方一拍即合,属于是臭味相投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看得特别清楚。所有这些商业逻辑的背后,都是赤裸裸的生存法则。从宣布合作到发布,25天。这是什么?这是闪电战。这说明车都不是现研发的,大概率就是广汽埃安的某个车型换个壳子,装上宁德的电池,贴上京东的标,直接开卖。不搞虚头巴脑的发布会,不讲遥遥领先的故事,就是简单粗暴:便宜,管够,能换电。
这才是最可怕的。当一个巨头开始不讲武德,用它最擅长的流量和渠道优势,去碾压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时候,所有人都得傻。什么自动驾驶,什么智能座舱,在绝对的低价和便利面前,都显得有点花里胡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看,最先进的技术,往往被最朴素的民间智慧干得稀碎。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换电比作网吧换硬盘,可能有点暴露年龄了。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糙得很,也真得很。京东这一手,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别跟我谈技术,我谈的是生意。
所以,京东为什么不选蔚来?是因为战略定位?成本控制?技术路径?
是,是,是,都对。但能过,就是能过。
但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就一个:因为东哥觉得那样不好玩。讲真,这车最后能不能成,其实还是个玄学。毕竟造车这事儿,水太深,京东这脚踩进来,是摸到鱼还是摸到电门,还不好说。但当一个巨头开始不为赚钱,只为“整活儿”的时候,这才是最可怕的。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