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的心病,外国巨头的“禁区”,竟被长城用最笨的方法攻破了

讲真,每次看到车企聊技术,我都觉得像在看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尤其是变速箱这个领域,过去就是中国品牌的心魔,一提起来就跟聊国足一样,充满了辛酸和无奈。外国那几个巨头,什么采埃孚爱信,就跟修仙小说里的名门正派一样,把AT这个“天阶功法”的秘籍攥得死死的,门口挂个牌子:闲人免进,想学?先交投名状。

这个投名状,就是高昂的专利费和被卡脖子的风险。你想自己造车,但核心的那个心脏组件,得看别人脸色,这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开了家馆子,结果后厨的刀是租来的,随时能给你收走。这饭还怎么做?所以当时大家都在找出路,突出一个八仙过海,但大部分都淹死了。

比如那个山东盛瑞的8AT,当年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激动过,觉得国产之光来了,结果呢?装在陆风X7上,那车本身就是个cosplay大师,这个8AT也跟着整活,顿挫、异响、撂挑子,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用户直接心态爆了。最后就跟一阵风一样,没了。这事儿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技术这东西,不是你做出来了就行,得能用,好用,禁得住折腾。

就在这种背景下,长城汽车出场了。它看了看牌桌上的局势,CVT那玩意儿,软绵绵的,跟压缩毛巾一样,看着大,一使劲就露馅,根本带不动它家那些傻大黑粗的SUV。AT呢,是人家的自留地,你想进去种菜,先得把地契买下来,那价格,三体人看了都想贷款。

于是长城做了一个让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有点颠的决定:不跟你们玩了,我自己开一桌。他们决定死磕湿式双离合。

这个决定,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约等于自绝经脉,准备重修。因为当时双离合的名声,已经被大众的干式给彻底搞臭了。那个干式双离合,简直是工业史上的一个典中典,尤其是在国内这种堵到让人想打坐的交通状况下,它那个过热、顿挫、异响,就是车主的日常修行。你堵在晚高峰的五环上,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是在练习骑马。大众硬是靠着品牌玄学,让无数用户相信,这种抖动是“德味”,是高级的“人车交流”。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长城就聪明在这里,它看透了,这哪是技术问题,这是物理问题。你让俩铁片在那儿干磨,还不给它洗澡降温,神仙来了也得冒烟。所以长城直接把干式双离合这条路给封死了,起手就是湿式。

什么叫湿式?讲白了就是让离合器片泡在油里上班。油能散热,还能缓冲,干式双离合那些臭毛病,什么发烧、打摆子,一下子就给治好了。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干式的练的是“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湿式的练的是“金钟罩铁布衫”,主打一个皮实耐用。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不就是能开得更久,修得更少,脸上更有光吗?这才是真理。

但最骚的操作是,长城不光是把它做出来了,还做得特别好。传动效率超过95%,比很多AT还省油。换挡速度快得像个鬼一样,而且平顺到你怀疑人生。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车的中年人,有时候开哈弗H6,那个平顺性,真的会让你恍惚一下,这玩意儿真的是国产的双离合?那些恼人的顿挫感,基本都被物理超度了。

他们为了让这东西靠谱,真下了血本。官方说验证里程跑了七百多万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这变速箱上辈子可能是个绕着地球跑的卫星。最离谱的是,WEY摩卡,一个两吨重的大家伙,用了他们的9速湿式双离合,百公里油耗居然干到了8.8升,比什么Q5L、宝马3系、凯美瑞都低。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合理吗?这不合理,但它就是发生了。

国产车的心病,外国巨头的“禁区”,竟被长城用最笨的方法攻破了-有驾
国产车的心病,外国巨头的“禁区”,竟被长城用最笨的方法攻破了-有驾

当然,这种成果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拿时间和钱堆出来的。长城干了件特实在的事儿,请来了原来给奔驰搞变速箱的德国大爷,格哈德·亨宁,组了个“联合国”专家团队,关起门来修炼了四年,才搞出第一代7DCT。然后又花了十年,不停地迭代,从7DCT搞到9DCT,从入门车用到旗舰车。

我得说,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汽车行业真的比修仙小说还魔幻。人家是十年磨一剑,长城这是十年盘一个变速箱,盘到包浆,盘出了八十多项核心专利。这一下,就把国外巨头们布下的那个技术“结界”给撕开了一个口子。你看,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在你的规则里打败你,而是直接把你的规则扬了,我不玩了。

国产车的心病,外国巨头的“禁区”,竟被长城用最笨的方法攻破了-有驾

必须承认,长城当初这个选择,表面看是固执,实际上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在那个时间点,这就是一场赌博。赌赢了,就是自主研发的佳话;赌输了,就是下一个盛瑞。但他们赌赢了。

不过说回来,这真的只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决策吗?我觉得更像是一种被逼到墙角的困兽之斗。这就像在黑暗森林里,所有人都拿着猎枪,就你手里是把弹弓,你唯一的活路就是把这把弹弓玩出花来,玩成因果律武器。

说到长期主义,我想起我爸那辆老普桑,开了快二十年,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但就是能开。那玩意儿有啥高科技?没有,但它可靠。

长城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把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技术路线,用一种近乎偏执的、不计成本的方式,给硬生生做成了自己的护城河。这种事,太不互联网了,也太不“新势力”了。新势力们都在聊智能座舱,聊自动驾驶,聊怎么给你在车里装个冰箱彩电大沙发。而长城,还在车库里吭哧吭哧地拧螺丝。

国产车的心病,外国巨头的“禁区”,竟被长城用最笨的方法攻破了-有驾
国产车的心病,外国巨头的“禁区”,竟被长城用最笨的方法攻破了-有驾

这事儿到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汽车这个重工业领域,所有的花里胡哨,最终都要回归到机械本身。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只有老头乐才能创造出AI无法理解的极限路况。同样,一个车好不好的关键,也许不在于它的屏幕有多大,而在于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是不是真的下了功夫。

所以,长城这个成功,不是什么神话。它只是证明了一个非常古老的结论:如果你肯花十年时间,请一个德国人,再砸无数的钱去死磕一个问题,你大概率是能解决它的。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这才是制造业的本质,枯燥,但坚实。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