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真是热闹得像过年一样,尤其是咱们中国的新能源车,一波接一波的新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就在小米SU7搅动风云之后,华为和奇瑞联手打造的智界S7,也带着全新的面貌和诚意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这车去年刚发布的时候,因为生产和交付的问题,让不少满怀期待的准车主等得望眼欲穿。
如今,它以“新款”的身份再次登场,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价格看上去没怎么变,难道只是小打小小闹的升级?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扒一扒这次智界S7的“回归”,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年度改款,而是一场蓄力已久、带着技术和诚意发起的“绝地反击”。
咱们先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和配置说起。
新款智界S7的入门版车型Pro版本,定价在了24.98万元。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价格在现在看来不算最低,但关键在于,这个价格里包含了什么。
过去,在二十多万这个价位的电车里,我们能买到的大多是基础版的辅助驾驶,想要体验更高级的、能在城市里自动领航的智能驾驶功能,往往需要加钱选装,或者直接上到三十多万的顶配车型。
而新款智界S7,这次直接把“桌子”给掀了。
它全系标配了带激光雷达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好比我们去买一台电脑,付的是中端配置的钱,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顶级的处理器和显卡。
这种“加量不加价”的做法,直接把过去属于少数高配车主才能享受的“科技特权”,变成了所有智界S7车主的“基本权利”。
这背后,体现的是华为对于自身技术实力的绝对自信,也是希望通过技术普及,来改变整个市场竞争格局的雄心。
那么,这套全系标配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到底有多厉害?
它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实现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
以前很多品牌的智驾系统,像一个只能照着导航走的“路痴”,一旦到了地图没覆盖的乡间小路或者新建成的城市道路,就立马“罢工”了。
而华为这套系统,通过激光雷达和强大的算法,能像人眼一样实时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无论是复杂的城市路口、拥堵的环路,还是没有清晰车道线的乡村小道,它都能从容应对。
根据大量的用户实测反馈,在很多情况下,从A点到B点,驾驶员需要人工接管的次数非常少,大大减轻了长途驾驶的疲劳感,也提升了日常通勤的安全性。
当其他品牌还在把这项技术作为昂贵的“选装包”来售卖时,智界S7直接把它变成了人人可享的“标配”,这无疑是在告诉消费者:未来的汽车,智能化不应该是奢侈品,而应该是必需品。
这不仅是中国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一次亮剑,更是实实在在惠及普通消费者的好事。
当然,一辆好车,光有聪明的“大脑”还不行,还得有强健的“体魄”。
新款智界S7全系都用上了华为的“巨鲸800V高压平台”。
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名词,给咱们普通用户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官方数据显示,最快只需要充电15分钟,就能增加超过430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什么?
就是你在高速服务区停下来,上个洗手间、买瓶饮料的功夫,你的车就已经“满血复活”了,彻底告别了过去开电车时总要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充电等半天的“续航焦虑”。
在动力性能上,智界S7也毫不示弱,它的四驱版本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3秒,这种推背感,足以让绝大多数性能跑车都感到汗颜。
同时,它的长续航版本,在CLTC标准下的续航里程达到了855公里,这个数字足以让用户在城市里通勤一周都不用充电,即便是长途自驾游,也更有底气。
看完了硬核的驾驶科技,我们再坐进车里感受一下。
智界S7的内饰设计虽然整体变化不大,但科技感和舒适感营造得相当到位。
车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块16.1英寸的超大中控屏,配合流畅度极高的鸿蒙座舱系统,操作起来就像用一台顶级的平板电脑,各种应用秒开,还能和你的华为手机、平板无缝连接。
比如,手机上没看完的视频,上车后可以一键流转到车机大屏上继续看;后排的家人朋友,还可以通过华为的MagLink功能,把自己的平板吸附在前排座椅后背,变成一个专属的后排娱乐屏。
再加上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带来的环绕声效果,整个车厢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私人影院和音乐厅。
这种全方位的智能生态体验,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而真正成为了一个舒适、智能、有趣的“第三生活空间”。
可以说,这次重新出发的智界S7,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凭借着“技术平权”这张王牌,硬生生砸开一条路。
它所面对的,是像小米SU7这样自带巨大流量的新晋网红,也有像极氪007这样产品力均衡的实力派选手,更不用说还有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老牌劲旅。
智界S7深知,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品牌,要想在强敌环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拿出别人没有或者有但很贵的“杀手锏”。
而这个杀手锏,就是把顶级的智能驾驶、顶级的充电速度和顶级的座舱体验,全部打包,以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作为全系标配提供给消费者。
它正在用实际行动向市场发问:当一台车的“含华量”拉满,智能化水平直接看齐甚至超越了四五十万的豪华车,而它的价格却处在二十多万这个主流区间时,消费者在做选择时,心中的天平是否会因此而倾斜?
这一招,不仅是对智界S7自身的一次救赎,更是对整个行业现有定价和配置策略的一次猛烈冲击,它很可能会加速“智能汽车”时代的全面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