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自带违规被扣分,车主当场怒斥交警,厂家设计凭啥罚我?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在身边听过这样的事:辛辛苦苦攒钱,好不容易提到一辆心仪的新车,车里的那股新皮革味儿还没闻够,可能连朋友圈都还没来得及发,就在路上被交警拦了下来。

然后,一张罚单递到手上,扣分罚款,理由竟然是车上某个部件不合规定。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懵的,心里头直犯嘀咕:“这车是我刚从正规4S店提的,原厂就是这个样子,怎么就违规了?这到底是哪儿说理去?”这股子委屈劲儿,真是堵在心口,不上不下。

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魔幻,但它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越来越普遍。

新车自带违规被扣分,车主当场怒斥交警,厂家设计凭啥罚我?-有驾

很多人都想不通,汽车厂家那么大的企业,生产线上下来的车,难道还不符合国家规定吗?

要是真不合规,它又是怎么能卖出来的呢?

而4S店也拍着胸脯保证,车子绝对没问题,手续齐全。

可到了交警这儿,怎么就成了另一套说法?

车主夹在中间,就像个“夹心饼干”,有苦说不出。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背后的一连串道道给捋清楚,看看这“冤枉分”到底是怎么来的。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首先得知道一个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关键点:一辆汽车能够从工厂里生产出来销售,和它能够合法地在公共道路上行驶,遵循的是两套不同的标准体系。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拿到了“出生证明”,不代表他马上就有了上路的“驾照”,他还需要遵守路上的交通规则。

汽车也是一个道理。

厂家造车,他们要遵守的是国家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标GB 7258。

这个标准是汽车的“准生证”,规定了车辆生产的最低安全技术门槛,只要符合这个标准,车子就能获得工信部的批准,可以量产和销售。

新车自带违规被扣分,车主当场怒斥交警,厂家设计凭啥罚我?-有驾

但是,当您作为车主,把这辆车开上马路时,您就得遵守另一部更重要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它的一系列实施条例。

这是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准则”,是交警同志执法的主要依据。

问题就出在这两套标准之间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和衔接上的“灰色地带”。

厂家考虑的是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可行性和成本,而交通管理部门考虑的是现实道路上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和绝对的安全。

这个小小的缝隙,就成了许多罚单的源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车窗贴膜。

现在去4S店买车,销售人员为了促成交易,往往会打包一个“大礼包”,里面最常见的就是“全车高档贴膜”。

听着是占了便宜,但这里面的坑可不小。

根据国家标准,前挡风玻璃和驾驶员视线区域(也就是主副驾驶两侧的车窗)的可见光透射比必须大于等于70%。

这个规定是为了保证驾驶员在夜间、雨天或者通过隧道等光线不好的环境下,能有清晰的视野,及时发现路况。

很多4S店赠送的贴膜,尤其是颜色比较深的,成本很低,透光率根本达不到70%这个硬性指标。

新车自带违规被扣分,车主当场怒斥交警,厂家设计凭啥罚我?-有驾

您高高兴兴贴上膜开出去,路上遇到交警检查,人家拿出一个专业的仪器往您车窗上一放,数值显示65%,那对不起,这就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罚款扣分,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您这时候跟交警解释说这是4S店送的,是“原厂”就有的,交警只会告诉您,法律只认车辆的当前状态,谁开车,谁就是第一责任人。

再说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但后果极其严重的问题——临时号牌的悬挂。

新车到手,正式牌照办下来之前,都得用临牌。

很多4S店的工作人员为了省事,或者怕把新车内饰弄脏,就随手把临牌放在中控台的挡风玻璃下面,或者用胶带随便粘在角落里。

他们可能还会跟您说:“没事,都这么放。”但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交通法规有明确规定,临时行驶车号牌应当一张粘贴在车内前风窗玻璃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另一张粘贴在车内后风窗玻璃的左下角,必须清晰可见,不能被遮挡。

如果未按规定悬挂,在法律上视同“未悬挂机动车号牌”,一旦被查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直接就是记12分。

想想看,为了图一时省事,驾照一个周期的分数就全没了,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除了4S店的“赠品”有坑,有些汽车厂家本身的设计,也可能会让车主“中招”。

比如,现在很多品牌为了彰显运动感,会推出一些带有特殊标识或者套件的车型,像是一些车尾自带的“小尾翼”,或者中网上增加的彩色装饰条。

新车自带违规被扣分,车主当场怒斥交警,厂家设计凭啥罚我?-有驾

这些东西在出厂时就是装好的,但在车辆管理所为您的新车备案登记时,那张存档的“标准照”上,可能并没有这些额外的装饰。

这就构成了一个问题,叫做“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和已登记的有关技术数据”。

虽然很多时候,一些小的标识交警可能不会太计较,但如果严格按照法规来,这就是一个明确的违规行为。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有车主新买的豪华品牌汽车,因为自带的运动标识被交警认定为不合规而被处罚。

车主觉得冤,这明明是买来就有的,但法规就是法规,您的车必须和它在车管所登记的“身份证照片”保持一致。

还有就是一些平行进口车,它们在国外的设计完全合法,但到了国内就可能“水土不服”。

比如美规车常见的黄色侧边灯,在国内标准里是不允许的。

这些细节差异,平时可能不觉得,一旦上路被查或者在年检时,就会成为麻烦。

面对这种种情况,很多车主都会感到无奈和愤怒:问题出在厂家和4S店,为什么最后承担后果的总是我们消费者?

从法律角度看,这个逻辑其实很直接:交警在路上执法的对象,是正在驾驶车辆的驾驶人。

车辆上路的那一刻,驾驶人就有义务确保车辆的状态是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

新车自带违规被扣分,车主当场怒斥交警,厂家设计凭啥罚我?-有驾

至于这辆车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是厂家的问题还是经销商的问题,那是您和他们之间的民事纠纷,需要您另外去追责,但这并不能成为您违规上路的理由。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避免掉进这些坑里呢?

其实,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在提车这个环节,我们不能只沉浸在喜悦中,而是要多一份理性和谨慎。

首先,对于4S店赠送的贴膜,一定要多问一句,要求他们出示贴膜的合格证明,或者当场用仪器测试透光率,确保符合大于等于70%的标准。

如果他们无法提供证明,或者测试不合格,您完全有权利拒绝这项“赠品”。

其次,要明确告知销售人员,不要在您的新车上粘贴任何他们店的宣传广告贴纸,特别是车尾部分,以免遮挡车灯和反光标识。

再者,对于临时号牌,一定要亲自看着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一张贴前挡风玻璃,一张贴后挡风玻璃,规规矩矩地贴好。

最后,在验车时,可以拿出车辆合格证,简单对比一下实车和证件上的照片,看看外观上有没有明显不一致的地方。

多花这十几分钟,做的这些功课,可能会为您省下几百块钱和宝贵的驾照分数,更能避免日后的许多麻烦。

说到底,新车上路,不仅仅是拿到一把钥匙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需要我们用心准备的“考试”。

国家的法规越来越严格,这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一个人的出行安全,是好事。

作为车主,我们不能再抱着“厂家出品,必属精品”的盲目信任,也不能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

多学习一点相关的法律常识,在提车时多一些较真和细致,是我们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武器。

毕竟,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安全和合规的责任,最终也落在我们自己肩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