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CVT和大众DSG的那些事,修车铺里听来的真话
那天在修理铺等换机油,隔壁工位一个老哥正跟师傅抬杠,说他那台用CVT的车跑山路一脚油下去没反应,还以为是发动机出毛病。师傅手上拧着扳手笑:“你这是变速箱热保护起作用了,钢带受不了那么大劲儿。”我才想起来,这玩意儿原理就是靠钢带夹在两个可变轮之间传动力,平顺是平顺,可暴力开久了它就罢工。
其实我第一次接触CVT是在亲戚的老雅阁上,那种加速没有换挡顿挫感的感觉挺奇妙,就像电梯一样匀速往上飘。但后来听群里的出租车司机说,他们用这种变速箱跑长途还好,在市区夏天堵车、空调全开的时候,如果猛踩几脚,很容易温度飙高,然后就“软”了——油门到底也不怎么走。这也是为啥有些人嫌它娇气。
反过来看DSG(双离合),原理完全不同,是两套离合器交替工作,比如1档干活时2档已经准备好了,一抬一落之间完成切换,所以快。但快背后就是怕热、怕低速频繁半联动。我记得十多年前,大众刚把这东西放到家用车里时,有个朋友新买的高尔夫不到半年就因为离合片烧糊进厂大修。他当时还吐槽售后给他解释了一堆什么“使用环境不适配”,搞得像用户错了一样。
维修圈子里流传一句话:双离合适合高速巡航,不太爱市区龟爬;而CVT相反,更适合同速度巡航和轻柔驾驶,不喜欢你地板油狂轰。有意思的是,两者都号称技术先进,但成熟度一直有人争论。有个做零件检测的大哥告诉我,其实无论哪种结构,要做到既耐造又舒适,都得靠匹配和散热系统下功夫,这里面成本差别很大。
有次去外地试驾AT车型(液力变矩器那类),销售小伙子拍着方向盘说:“这个最皮实,你随便踩。”确实,它内部靠液压油推动行星齿轮组,没有离合片摩擦发热的问题,所以耐操。但缺点也明显——急加速的时候总觉得慢半拍,而且比前面两种更费油。我自己开的老AT轿车,每次保养必须用指定耐高温液压油,否则夏天爬坡直接冒味道,那股焦糊味让人心慌。
国产品牌这几年在MT、AT上的表现算稳,但在双离合和CVT领域,还有段路要走。我认识的一家小厂工程师曾经抱怨,说光是钢带材料采购,就被卡脖子卡到怀疑人生,更别提长期稳定性。他们内部甚至拿二手进口件拆解研究,一边感叹一边琢磨怎么降本又能扛住日常使用强度。
前阵子碰见那个抱怨过DSG故障率的朋友,他已经把那台高尔夫卖掉换成了一辆二手AT SUV。他笑说虽然起步肉点,但至少心态稳,“再也不用担心红灯前抖成筛子”。我看着他的新座驾慢悠悠驶出停车场,忽然想到,当年我们追求技术参数,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每天相处起来舒不舒服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