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保值神话破灭,三大原因曝光,二手车商纷纷摇头!

相信不少朋友在买车的时候,都听过老一辈或者懂车的朋友这样劝说:“要是不知道买啥,就选个丰田或者本田,这车开不坏,省油,关键是几年后卖掉还能值不少钱,跟理财产品似的!” 这话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几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时候,日系车在二手车市场里可是香饽饽,车商们见了都两眼放光,收车的时候也愿意给个好价钱。

但是,风水轮流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被大家奉为圭臬的“日系车保值神话”,似乎正在悄悄地瓦解。

日系车保值神话破灭,三大原因曝光,二手车商纷纷摇头!-有驾

现在你再去二手车市场转转,会发现很多车商老板提起日系车,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热切的眼神,反而是多了几分犹豫和观望,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咱们先不凭感觉说话,来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

过去,日系车的保值率确实是遥遥领先,但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年度保值率报告来看,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就拿开了三年的车来算,一直以来以品质著称的德系品牌,虽然自己也在下滑,但凭借着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的强大市场基础,还能勉强保住一个大概50.7%的保值率。

而我们印象里最保值的日系品牌,三年保值率已经滑落到了49.4%,从曾经的领头羊位置上退了下来。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在大家可能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凭借着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和越来越大的市场认可度,平均保值率已经悄悄追到了45.1%,和前面两个“老大哥”的差距是肉眼可见地在缩小。

具体到大家熟悉的车型上,这种感受就更直接了。

比如本田思域和雅阁,这可是当年加价都难求的“神车”,现在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也在不断松动,保值率一个月就能掉两三个百分点。

还有日产轩逸,新车价格一降再降,二手车的价格自然也撑不住了。

当这些曾经的顶梁柱都开始动摇的时候,整个日系车保值的“大厦”还能稳固吗?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动摇了日系车的根基呢?

最直接、冲击力最强的,就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

这股浪潮来得太快太猛,几乎是以一种“降维打击”的方式,直接打在了日系车的“七寸”上。

以前我们为什么买日系车?

图的就是它省油、可靠,发动机技术成熟。

日系车保值神话破灭,三大原因曝光,二手车商纷纷摇头!-有驾

在那个油价不断上涨,大家对汽车核心技术还不太了解的年代,这两点就是最大的卖点。

可现在不一样了,国产的新能源车,特别是插电混动车型,一下子把游戏规则给改了。

你说你丰田的混动技术省油?

你看看比亚迪的DM-i技术,不仅馈电状态下油耗低,而且还能充电用纯电模式跑,平时上下班通勤,只要家里能充电,几乎可以不花一分钱油费,还能上绿牌,不受限行影响。

你说你本田的发动机平顺?

你来试试电动车,电门一踩动力就来,那种安静、丝滑的驾驶感受,是传统燃油车怎么也比不了的。

这就好比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你还在夸自己的诺基亚手机信号好、能砸核桃一样。

这些优点确实存在,但在新的竞争维度面前,它们已经不再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核心因素了。

国产新能源车用更低的用车成本、更强的动力性能和更好的智能化体验,让日系车过去引以为傲的那些传统优势,一下子变得不那么香了。

而且,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今年买的车,可能明年的新款在续航、智能化方面就有了巨大提升,这也彻底改变了二手车市场的估值逻辑,传统燃油车,包括日系车在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冲击。

当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除了新能源车的外部冲击,日系车自身的一些问题,也让那个“开不坏”的光环逐渐褪色。

我们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话背后是对丰田乃至整个日系车品质的极高信赖。

但近些年,这种信赖也开始经受考验。

比如丰田,在大力推广其引以为傲的混动双擎技术后,却在国内爆发了部分车型“机油乳化”和“机油增多”的问题,这对于一个以可靠性为金字招牌的品牌来说,是相当沉重的打击。

日系车保值神话破灭,三大原因曝光,二手车商纷纷摇头!-有驾

即便是它寄予厚望的纯电动车,也出现了自燃的事故,让其宣传的安全性打了折扣。

再看看本田,为了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在一些涡轮增压车型上安装了颗粒捕捉器,本意是环保,但由于技术匹配问题,导致很多车主反映颗粒捕捉器容易堵塞,不仅影响动力,还增加了油耗,引来了大量的投诉。

至于日产,其CVT变速箱的可靠性问题和备受争议的三缸发动机,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都受到了影响。

这些问题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来日系车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们在面对技术革新和环保压力时,同样会遇到难题,同样会犯错误。

当“可靠耐用”这个最核心的品牌故事讲得不再那么响亮时,支撑其高保值率的最重要的一根支柱,也就随之松动了。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咱们买车的人,想法变了。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是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包围下长大的,对于一辆车的期待,早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

他们坐进车里,希望看到的是一块反应迅速、功能丰富的高清大屏,希望有一个能听懂人话、聪明伶俐的语音助手,希望车子能像手机一样通过在线升级不断获得新功能。

而在这些方面,不得不说,大部分日系车型的表现都比较保守,车机系统常常被吐槽为“上个时代的产物”。

你花同样的钱,买一台国产新势力品牌的车,可能得到的是满车的屏幕、流畅的系统和各种新奇有趣的智能应用;而买一台日系车,得到的可能还是那个朴素的内饰和功能单一的车机。

这种体验上的巨大落差,自然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了。

过去那种“一辆车开一辈子”的想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很多人都算过一笔账:现在买一台日系车,可能要比同级别的国产车贵上好几万,虽然三年后卖掉可能多卖一点钱,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八年十年,两者的最终价值其实相差无几。

那为什么不把当初多花的那几万块钱省下来,买一台配置更高、开着更舒服的国产车呢?

开个三五年,正好技术又更新换代了,再卖掉换一台最新的车,这样一来,不仅省了钱,还能一直享受到时代最前沿的汽车科技和驾乘体验。

这种“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消费观,正在成为主流,而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保值率”来吸引消费者的逻辑,自然也就行不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