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财报公布,增速放缓,纯电转型遇挑战

下半年的热搜,汽车圈要论谁话题拉满,还得数理想。财报刚一公布,各路围观者的眼球就像被磁铁吸住似的,紧盯着那几串数字。咱们先不急着打分,这份“成绩单”摆在眼前,怎么看都有点意思:有掌声,有冷汗,还有一堆问号。

说今天的理想站在了路口,一点没夸张。它不是普通公司的站队分岔口,更像是那种大型真人秀里选手被cue:“你,是继续冲榜头名,还是要迎来激烈淘汰赛?”市值上去了,美股价格涨了2.92%,总共248.98亿美元,一看家底确实坚实。但要说它最近是不是还在狂奔?不太敢拍胸脯。二季度交付量才增加了2.3%,营收还掉头往下滑4.5%。净利润能保持11亿,已经是很能白刃见底的操作了——不然这圈里哪能在价格战里还有人赚钱?

理想财报公布,增速放缓,纯电转型遇挑战-有驾

有趣的是现金池,直接1069亿,全是硬盘里的真金白银。有人说:这公司是不是哪儿有高利贷业务,怎么这么壕?其实,是做实业,管供应链,提效率,狠抠出利润。你要说亏本卖吆喝?真不是理想的风格。

理想财报公布,增速放缓,纯电转型遇挑战-有驾

但,我们换个角度,财务报表好看是一回事,成长曲线明显不再翘尾,可就有点“学霸变学渣”那味儿了。市场这堂竞赛课,大家平均分涨了40.3%,理想只涨了7.9%。曾经你走路带风,现在得四下环顾,怕别班同学过来抢凳子。最直接的阻击,就是华为背书的问界,M7、M9这几个头牌,直接在价格、定位、用户群上跟理想L系列贴脸肉搏。靠着遥遥领先的科技形象和号召力,华为系一夜之间就把市场份额啃了不少。

还不止如此,老本行的增程式技术,眼下也不那么吃香了。一边是电池技术呼啦啦升级,续航不烦恼;另一边是超充网络积极补短板,谁还为加油发愁?理想依赖的“长续航+方便补能”卖点,慢慢变成普通戏份了。市场的天平,其实已经朝着“纯电动”那头倾斜。你说以前靠增程式稳如泰山,如今也得坐冷板凳。

营收倒退更扎心。交付小幅增长,但销售总额低了4.5%。这就直接说明:平均单车售价开始缩水。L6成为销售主力,定位偏低,ASP很难撑起来。公司自己都坦率承认,价格打得低,金融贴息、销售激励加码,品牌溢价明显受损。高端纯电MEGA寄希望成爆款,结果半年才卖出5805辆,直接“扑街”,只占2.8%。你说这ASP啥时候能起飞啊?

更让HR捏一把汗的是,三季度交付量预测只有9万到9.5万辆,同比直接暴跌近40%。收入同期降幅也突破38%。这不止是小伤,简直是“卡房伤”。此时此刻,背后的深层矛盾浮出水面:竞品疯狂上新,理想的产品力说不上压倒性。纯电车型i8刚刚起步,i6还在赶路,想靠市场回旋也没那么轻松。

别光盯着失速那边,A面唱完B面得接。你要说遇到瓶颈险象环生,理想的盈利能力还是让人佩服。行业都在割肉抢用户,只有它还稳稳地攒着毛利率。二季度车辆毛利率19.4%,半年平均19.6%,这是啥概念?好多友商毛利率都在地板上打滚,它愣是踩高跷走秀。

这“赚钱功夫”是真了得。财报剖开看,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提升、“勒死裤腰带”节省,堪比过日子的老会计。研发和运营费用分别下降了12.4%、9.4%,说白了就是一边节能一边挣钱。雇员薪酬有变动,但公司赚钱更稳,成熟的财务纪律发挥到极致。

这时候有人反问了:是不是就应该这样过冬,把钱攒着?说得容易,做得难。很多公司一遇到市场调整,直接亏得只剩感情债,理想却能在大环境收缩时,仅让利润同比减少0.4%。这让它变成了坊间流传的“压舱石”,哪怕失速,都有钱有时间慢慢找回感觉。

其实,为什么大家以前都给理想汽车高分?就因为它代表了“高成长”的希望。只要有故事可讲,估值就能一路飞。但长大的孩子新故事总得讲出点意思。SUV增程式这条路眼看要到头,纯电新故事开头却遇到“冷启动”,没有火箭发射的快感,那吸引力也打了折扣。

现在市场全盯着理想能不能讲好第二增长曲线。新上市的i8和即将亮相的i6,是不是能像“锦鲤转运”那样带来逆风翻盘,全看它们自己争气。别忘了纯电动这赛道太卷,后来者一大堆,理想要想冲出来,得在产品实力、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执行上同时点满。

i8上搭VLA模型,卖点是超强舒适性。可是,没人有绝对把握新技术就能带动销售大爆发。毕竟,市场残酷如黑洞,该吃掉的信心和投资,一口都不会剩。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理想的最大优势依旧是“钱多”。账上1069亿现金储备,说是“战争基金”也不夸张。它能承受转型阵痛,忍住新车阵期间的亏损,甚至可以不靠外部融资,持续砸钱搞超充和纯电技术试水。这种底气,别家羡慕不来。

走到这十字路口,理想的处境像极了备战高考的学霸,做题速度慢下来了,可背后的书库全是参考资料,也不怕多试几套题、换换学习方法。能不能再冲出来当全场MVP,还要看新一轮产品和战略的表现。

理想财报公布,增速放缓,纯电转型遇挑战-有驾

说到未来,市场期盼的是“理想能否开启新篇章”。短距离冲刺早就跑完了,现在是耐力马拉松,考验的不只是速度,还有韧性。所有竞争对手都在等理想出招,看是不是还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惊喜。如果它能挺过这轮技术转型、产品换代的考验,后续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说了这么多,读者可能会问:理想的增长困境,是不是全拜外部压力所赐?其实自省更重要。增程技术优势变窄,是行业演变的必然。自我革新,主动投身纯电赛道,是理想突破的重要方式,但过程注定不会一直顺风顺水。没有谁能一口气连跑百米冲刺,长期的马拉松阶段,需要技术储备、耐心和策略。

这就像很多职场故事,前几年你拼命加班、指标全优,突然行业风向变了,不用慌。家底厚了,经验攒够了,面对新环境,偶尔掉队还能再追。关键看下个赛季,是不是能用“钱多多”、“效率王”这两张王牌,把技术创新和市场口碑拉回来。

总的说理想汽车此刻像是被按下了“慢进键”,但根基牢固,现金充盈。未来一两年,就是考它耐力和创新智慧的时候。不论最终是爬坡突破,还是暂时受挫,都已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标杆案例。学霸遇难题,能不能“超常发挥”?我们都在等下一个高光时刻。

聊到这,你怎么看理想汽车这场转型?你觉得纯电是出路,还是另有新路子?又或者比起技术与创新,理想的“财务肌肉”在未来到底能撑多久?欢迎扔出你的观点,说说你心里的理想。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