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七座版凝夜紫L90亮相市场,产能交付双提升品牌势能持续攀升

说起乐道这10万台量产车的事情,我心里其实是挺有些感慨的。毕竟市场上的竞争那么激烈,尤其是合资和传统品牌都在咬牙切齿抢用户,能走到这一步,说明乐道的背后真不是一蹴而就。

10月15号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是一台七座版凝夜紫的L90缓缓驶出生产线,厂区门口工作人员还在欢呼。有人问我:这车到底咋样?真值这么多人买吗?我就耐心解释,说这数字看着高,但L90上市才两个月,交付2.1万多台,速度真的不慢。可你问我这车性能怎么样,我得稍微划个重点——它的产能能跑多快,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供应链的稳定。

乐道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七座版凝夜紫L90亮相市场,产能交付双提升品牌势能持续攀升-有驾

打个比方,你可以把乐道这条供应链想象成一条高速公路,直通厂区。之前这条路上坑坑洼洼,车速被限制得死死的,大家出工厂都挤成一团。他们投资智能制造,把路面铺平了,车身用铝和超高强度钢混搭,轻量化做得很到位,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这怎么说呢?就是以前你得等半天才能装完一个零件,现在机械臂和自动化流水线配合流畅,20分钟内一个车身就成型,效率提升肉眼可见。

不过我也得承认,刚开始我觉得这产能数字1.5万台太理想了点,毕竟行业里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还没完全解决。但后来看到他们和蔚来合作,共享那个号称9纵11横16大城市群的换电网络,才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网络背后的资源和服务覆盖是乐道的一大靠山,有了超400家蔚来的服务中心作为后盾,乐道的服务链条也顺滑不少。消费者买新能源车,对保修和换电等售后服务很敏感,服务体系完善才能确保口碑扩散。

小跑题说一句,我和一个做二三线城市汽车销售的朋友聊过这车,他吐槽:你别看产能多,二线城市的店里库存更新不像一线那么频繁,真到货以后,用户满意度还得看渠道下沉的速度和售后响应,少了这俩,销量也就走走过场。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很接地气。厂里数字漂亮,落实到每一条街道巷弄,还真是个考验。

乐道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七座版凝夜紫L90亮相市场,产能交付双提升品牌势能持续攀升-有驾

稍作回头,我翻了下之前的笔记,乐道L60这款车产能最近也明显回升,10月预估交付会有新高。相比L90注重七座的家庭场景,L60更偏向年轻用户,使用体验差别还是挺大。拿我的邻居小张来说,他买了L60,觉得续航虽说官方给了430公里标称,但实操下来差不多只有380公里左右,在冬天夜里开个空调就更费电了。不过这个数值放在同价位主流车型中,其实算中等偏上。那边我就问你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数据,你觉着厂商给的标称靠谱吗?还是得靠用几个月后自己摸索?

用车惯不一样,也带来研发团队的不断调整。乐道的工程师在后台反馈说,他们很重视这些来自用户实际的抱怨,毕竟技术指标写在纸上,汽车的舒适体验和实际节能效果是两回事情。有点像我记得供应链专家曾讲过,研发新车就像烘焙蛋糕,配料比例差一点,口感就惨不忍睹,但配料拿捏准了,消费者自然买单。乐道这批蛋糕,虽然味道过得去,但也有提升空间,比如座椅舒适度和内饰材料的柔软度,细节上还没太打磨到位。

另外一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是,乐道和蔚来的合作情况。它们共享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这对业外人来说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具体到工厂的柔性制造,那其实就是说流水线可以快速切换不同版本车的生产,不需要停线一两个小时甚至一天。像我去过的工厂,有些地方还是纯手工装配或者半自动化,真心没那么灵活。要说遗憾,就是智能制造的投入成本和维护费用挺高,不知道乐道电厂的钱到底盘下来是多少,估摸着单车产能的成本相当可观。

乐道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七座版凝夜紫L90亮相市场,产能交付双提升品牌势能持续攀升-有驾

且说这点,一位车间主管跟我无奈地说,智能工厂虽然理想,但设备一出问题,停产就是灾难,好几次临时找来工程师半夜调试,心累。这句话提醒我,产能数据背后还有不少隐形的压力和风险,这不光是资金问题,还是技术迭代和人才储备的长期考验。

说回市场,乐道在全国拥有400多家门店和展厅,覆盖约130座城市,覆盖范围不小。但按我观察,区域差异依旧明显。一线城市顾客愿意为智能化和品牌溢价买单,但二线三线城市用户还是比较挑剔,价格和配置的性价比才是主攻点。比如我跟一个在重庆汽车城做销售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这种七座家用SUV市场紧张,你得给出个实打实的理由,用户才不至于流失。这句话让我脑子一转,供应链那头的零部件议价能力、渠道价格战其实成了品牌上升的瓶颈。

乐道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七座版凝夜紫L90亮相市场,产能交付双提升品牌势能持续攀升-有驾

突然想到个没怎么想明白的点:乐道这样靠数字和智能制造博眼球,但面对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和电池回收难题,他们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这段先按下不表)

倒是有件事比较具体,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乐道L90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配置,在同价位车里算不错,但用户反馈过灵敏度略高,偶尔在老司机看来会有误反应,甚至误报急刹。这其实是算法还没完全调优好,后来工程师承认了,也在快速升级OTA。像这种反应安全系统的实况问题,确实也透露出智能驾驶还是在打磨中的事实。

乐道第10万台的里程碑,更多像是一个阶段性的成绩单,更准确地说,是供应链、制造能力和营销策略暂时结合的产物。可作为看客和业内人士,我更关心的是,接下来能怎样保持这个势头?照目前的节奏,一线供应链压力和市场竞争能否给乐道续命或添堵?至于用户用车体验的细节反馈,一线销售和维修人员的言辞,是否会最终影响这些漂亮的数字转化为口碑?

乐道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七座版凝夜紫L90亮相市场,产能交付双提升品牌势能持续攀升-有驾

后来同事发微信问我,消化产能和渠道库存的速度,是不是也成了现实考量?我想,未来这很可能会成为决定乐道能否持续走高的关键点。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