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
怀化到北京的K268次列车,停了半年多,终于从9月28号开始恢复开行。
消息一出来,有人松了口气,有人不屑一顾,但更多人是立刻打开了12306查票。
为啥?
这趟车便宜啊!
硬座213,硬卧363,软卧572,搞不好还能赶上高铁票售罄的时候,这就是个救命稻草。
可你说,这车好在哪儿?
慢,挤,27个小时,硬座坐到石家庄,屁股和座椅都快融为一体了。
但是吧,它就是有市场。
先别急着翻白眼,咱得把这事儿倒回去说。
今年3月,怀化火车站一纸公告,K268和其他十几趟列车一起宣布停运,那时候的声音可不小。
有人说这是普速列车的“末日”,也有人拍胸脯保证“半年内肯定复航”。
结果半年过去了,信守承诺的居然是铁路部门——这在某些乘客眼里,是个不小的奇迹。
毕竟,普速列车在高铁时代的地位,真的有点尴尬,像个被冷落的老朋友,偶尔想起来还会觉得挺亲切,但日常生活里已经很少需要它了。
你说K268是怎么熬过来的?
靠情怀?
还真不是。
虽然有人会念叨“这趟列车陪伴我回家上学30年”,但说到底,情怀是不能当饭吃的。
K268能活到今天,还是因为它够务实。
便宜、省钱、站点多,尤其对沿线那些没高铁站的小城市来说,这趟车就是生命线。
张家界、荆门、邢台这种地方的旅客,没得选,高铁票又贵又难抢,普速列车就成了唯一选择。
而且你别看它慢,它还有个“小心机”——路线短。
跟其他去北京的车比,它少跑200公里,硬生生把时间压了下来。
虽然27小时还是很长,但比起更绕路的车,这点“效率”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不过,说回这半年停运的事儿。
有些人当时是挺慌的,生怕这车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
因为高铁虽然快,但覆盖面不够大,尤其是普速列车的老用户——那些预算有限、时间没那么紧、家在小地方的乘客——他们对高铁的需求压根没那么大。
停运的时候,网上一度传出“永久停运”的谣言,说什么“高铁时代普速列车要全面退出历史舞台”,搞得人心惶惶。
好在广铁集团这次挺靠谱,硬是把K268给拉了回来,算是给老百姓吃了颗定心丸。
但你要说这趟车有多“香”,也不见得。
说白了,K268的存在更像是个补丁。
高铁覆盖不到的地方,它补上;高铁票价承受不起的用户,它兜底。
至于体验?
那就别指望了。
27小时的旅程,车厢里人挤人,空气质量堪忧,厕所排队时间堪比春运。
可即便这样,该买票的还是会买票。
挤一挤,熬一熬,这趟车再不舒服,也比没车强。
尤其临近国庆,假期一到,这趟车铁定又得爆满。
聊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高铁时代了,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些“慢车”?
答案很简单:市场需求。
高铁再快,也不可能覆盖到每个小城市。
普速列车虽然慢,但它的站点多,价格低,还是有它的生存空间。
尤其对那些预算有限的旅客来说,K268不是选择,而是唯一。
最后再说点有趣的。
K268恢复的消息一出,有人在网上调侃:“这是怀化火车站的‘老古董’复活了。”
还有人翻出了自己当年的乘车经历,说这趟车是“大学四年的回家专线”,每次坐硬座坐到石家庄,感觉灵魂都出窍了。
更有意思的是,有的乘客甚至因为这趟车,结识了未来的另一半——感情线比列车线路还长。
你看,这就是K268的魅力。
它可能不够快,不够舒适,但它撑起了一部分人的生活。
有人骂它,也有人爱它,但无论如何,这趟车不会轻易消失。
用一句话总结:K268,是高铁时代的特殊存在,它慢,但它有用,它累,但它不可或缺。
你说,这样的车,值不值得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