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只要一聊到汽车,大家的话题都绕不开“智能”两个字。
好像一夜之间,我们开了几十年的代步工具,突然就长出了“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到底是厂家宣传的噱头,还是真的能给咱们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前不久刚刚举办的2025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一个叫“问界”的国产品牌,就把自己家里从M5到M9的所有车型都摆了出来,场面搞得挺大,似乎是想把这个问题一次性给大家说明白。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看看这车到底聪明在哪,又是怎么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安心的。
很多人现在买车,坐进驾驶室的第一感觉很重要。
过去我们看的是真皮座椅软不软,木纹装饰好不好看。
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中控那块大屏幕。
但屏幕大不等于好用,反应卡不卡、功能实不实用才是关键。
就拿问界这次主打的M9来说,坐进去确实有种进了科技馆的感觉。
中控台上那块大屏,用手指划拉起来非常顺滑,跟我们用惯了的智能手机没什么两样。
更方便的是,屏幕上的信息还能互相“流转”,比如你正在用中间的大屏看导航,副驾驶想听歌,他可以在他面前的屏幕上找好歌曲,然后用手指轻轻一划,就能把音乐播放器“甩”到你的仪表盘小屏幕上显示,既不打断你的导航,操作起来也直观方便,省去了来回点好几下的麻烦。
当然,如果只是屏幕滑动流畅,那也算不上什么颠覆。
问界真正想做的是把车变成一个“移动的家”。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肯定深有体会,跑长途最怕孩子在后排哭闹。
问界M9里藏着一个“绝活”:车顶上装了一个可以升降的32英寸大幕布,再配上一个激光投影仪。
只要跟车里的语音助手说一声,车里就能立刻变成一个小型电影院。
幕布降下来,车窗玻璃颜色变深,音响自动切换到环绕声模式,给孩子放个动画片,他们立马就安静了。
大人也能在服务区休息的时候,舒舒服服地看场电影。
这种设计,就是真正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为了堆砌配置。
对于司机来说,最实在的还是驾驶体验。
很多人,尤其是新手司机,在路况复杂的城市里开车,最头疼的就是看导航。
一会儿要看路,一会儿要低头看手机或者中控屏,手忙脚乱还特别危险。
问界想了个办法,直接把导航信息投射到了前挡风玻璃上。
这不是简单地显示个速度,而是把导航箭头、距离路口的米数、车道线等信息,直接和前方的真实道路融合在一起。
比如前面那个路口需要右转,你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蓝色箭头“铺”在你要转进去的那条路上,一目了然,根本不用低头,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安全性大大提高。
这种感觉,就像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坐在旁边给你指路,心里踏实多了。
说完了车里的享受,再来看看路上的本事。
智能辅助驾驶是现在所有高端车都在比拼的核心技术,但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点疑虑:机器开车,真的靠谱吗?
特别是在咱们国内,行人、电动车混杂的路况,它能应付得过来吗?
问界给出的答案是一套不断学习和进化的辅助驾驶系统。
为了让车“看”得更清楚,他们在车身上安装了多达36个各式各样的传感器。
车顶上那个最显眼的激光雷达,就像蝙蝠的“回声定位”,能不知疲倦地扫描周围几百米内的所有物体,生成一个精确的三维地图,不管白天黑夜,哪怕是个很小的障碍物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还有遍布车身的摄像头,用来识别红绿灯、交通标志和车道线。
更厉害的是毫米波雷达,它的本事是能“看穿”雨雪和雾霾,弥补了摄像头在恶劣天气下的不足。
这么多“眼睛”一起工作,再通过强大的电脑芯片把信息汇总分析,它所感知的路况信息,其实比我们人类驾驶员的视野要全面得多。
光看得见还不够,还得会思考、会反应。
问界的这套系统,背后有超过38亿公里的实际行驶数据在支撑着。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相当于它跟着全国各地的老司机们学习了海量的驾驶经验,见识过各种各样我们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复杂路况。
比如大家最怕的“鬼探头”,就是有行人或者电动车从路边停着的车头前突然窜出来。
人类驾驶员可能来不及反应,但系统通过雷达和摄像头,早就探测到路边有遮挡物,它会提前预判到这里可能存在风险,从而稍微降低一点速度,并与旁边车辆保持更远的距离。
就是这提前零点几秒的预判和准备,根据官方数据,已经成功帮助车主避免了超过200万次潜在的碰撞事故。
这200万次的背后,可能就是200万个家庭的平安幸福。
当然,所有这些花哨的智能功能,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基础上。
车毕竟是用来坐人的,安全永远是底线。
问界在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他们提出的安全体系,不只是说车撞了以后结不结实,而是从人身、车身、健康和隐私四个方面,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保护。
比如大家最关心的电池安全,问界选择和国内顶尖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进行深度合作。
这不只是简单地买块电池装上,而是从电池内部的材料配方,到整个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和散热设计,都共同参与研发,并且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
这就好比从源头上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安全,做出来的菜才能让人放心。
除了电池,车身本身的强度也很重要。
问界在车身的关键部位,使用了大量和潜艇上强度相当的热成型钢,目的就是在发生碰撞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驾驶舱的完整,给车内人员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是真正体现一个品牌良心和技术实力的地方。
有了好的技术和设计,如何保证每一台交到消费者手里的车,都有同样高的品质呢?
答案在工厂里。
走进问界的超级工厂,你会发现这里更像一个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生产线上忙碌的不是工人,而是超过3000台机器人。
从把一块块钢板焊接成车身骨架,到均匀地喷涂油漆,再到精密地安装各种零部件,这些最关键、最要求精度的工序,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机器人不会累,不会分神,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精确到毫米以下,这就保证了每一台下线的问界汽车,品质都是高度一致的。
这种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正是我们国家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一个缩影,它代表了我们汽车工业的底气和实力。
正是因为在技术、安全和制造等各个环节都下了苦功夫,问界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交付超过75万辆汽车,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之一。
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问界品牌的信心指数在行业里排在第一位。
这个“第一”不是凭空来的,它是75万个车主用自己的选择投出来的信任票,也是对这种更聪明、更安心的出行方式的认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