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日系车逆袭,轩逸4月狂卖2.4万辆,比电车还划算?
燃油车这两年被喷得不行,身边人一说起买新车,十有八九先问一句:“你要不要考虑下电的?”搞得我开着自家那台老轩逸,都有点心虚。前阵子聚会,同学小张还笑我,“你那日产都快成博物馆展品了吧?”结果最近新闻一出,他自己也愣住:日产轩逸4月份居然卖了24458辆,还涨了17%,销量直接冲进前三。这画风转变,也太突然。
本来以为日系要凉透天了,尤其是日产,被各种唱衰,说什么“最惨日系”,销量连跌。但偏偏在这个时候,轩逸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蹦出来,把大家脸都打肿。“这才叫咸鱼翻生啊!”群里一个哥们发的原话,看完只想给他点个赞。
讲真,这么多年下来,我对轩逸的印象就是皮实耐用。邻居王叔家的老款轩逸,都跑到30万公里外加南北穿梭,每次见面他就一句:“没啥大毛病,就按时换机油。”还有网友留言说,自家那台二手接手过来的老轩逸,不知道转几手了,到现在发动机还是哒哒响,就是不坏。这种生命力,有点离谱。
再聊聊保养费用,那真是穷鬼福音。我自己四年前买的时候,一次保养180多块钱,用最便宜半合成机油,还能喝92号粗粮汽油。别看现在大家追求高级感,但钱包瘪的时候,这种省心省钱才是真香定律。有回同事吐槽,“我的某品牌一次小保养都五六百,你那个怎么比修自行车还便宜?”听完差点没乐出声来。
价格战打到今天,各家都是拼命卷低价。前段时间去看新款轩逸,现在裸车价已经跌破7万块,加上杂七杂八落地8.5万以内,大空间、够用配置、坐着舒服。当家庭第一辆代步工具,它确实没有短板。有朋友结婚后预算有限,全家商量半天最后还是选回来了,说了一句很真实的话:“又不是天天飙高速,要的是靠谱和安心。”
顺带插播个生活趣事,上个月表妹考驾照刚拿证,她爸本来想给她整台新能源玩玩,她死活不同意,坚持要燃油,说“怕电池掉链子”。最后还是选了一台二手旧款轩逸,她跟我分享感受——“虽然样子土,但开起来稳当,不担心哪天趴窝。”年轻人也开始现实起来哈!
很多人觉得日系全线崩盘,其实数据摆在这儿呢。今年4月丰田中国市场还能卖14.28万辆,在国内排第四名。当然跟比亚迪38万辆、吉利23.4万辆、大众20.5万辆这种巨无霸不能比,但至少底盘还在。本田和日产虽然处境难堪,本田只有4.4万辆,可日产硬是守住了前十,以46300辆勉强卡位,比起网上那些“即将退场”的论调差远啦。
更逗的是,新造车品牌去年风头正劲,今年反而有些蔫儿。一哥去年最高单月冲到快6万,如今没人能摸到5万大关。传统厂商一发力,这些网红车型压力山大。不少网友神评论:“互联网嘴炮再响,也架不住老司机默默掏腰包。”
身边不少亲戚朋友之前疯狂安利新能源,现在慢慢又往燃油阵营靠拢。一位做出租的大爷直言,“纯电太娇气,每个月不开得遛遛它,不然电池亏光;放半年基本废。”还有修理厂师傅吐槽,“换动力电池的钱顶俩发动机重建。”至于二手市场,更不用提,有个同行干脆把闲置纯电贱卖出去补贴房贷,而他老婆的10年老款轩逸挂网上三天就成交,还多赚两千块零花钱。他发朋友圈调侃:燃油残值是真香警告!
其实买啥都是图个舒坦、省心。有人喜欢尝鲜,有人踏实守旧。我妈就是典型代表,一辈子只认熟悉牌子,每次看到新闻说哪个新势力降价促销,总嘀咕一句:“敢买吗?以后坏在哪修?”然后拍拍自家的“小白”(她给自己的银色旧版取名),每周洗洗擦擦,好像陪伴她走过多少风雨似的。这份情怀,是任何智能屏幕都替代不了滴。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迷信耐用性或低成本,也有人追求科技感和驾驶乐趣。但现实摆在眼前,当初嫌弃传统轿车的人,如今又重新发现它们其实挺香。“越卷越值”成流行语,是因为消费者被价格战教育明白啦——该花的钱不能省,该省的钱绝对不能乱扔水里。所以当下行情里,那些真正经久耐操、省维修费、有口皆碑的大众化产品,又杀回主流视野,让很多吃瓜群众忍俊不禁:兜兜转转绕回来,又是熟悉配方熟悉味道嘛!
顺嘴唠叨一句(错别字警告):最近楼下邻居搬新家,他爸直接把开7年的黑色老款拉去帮忙运东西,一路颠簸下来,人没累着,小黑一点毛病没有。他拍照晒圈写道——谁说廉价轿厢撑不起生活?关键时刻才知道谁是真兄弟!不得不服这些经典车型活得久、混得好啊……
所以今天如果让你盘一下自家的购车清单,会不会也偷偷把那些皮糙肉厚、省事好开的经典名字重新加进备选栏?有没有哪段故事或者神操作,让你的爱(怨)之深痛之切?欢迎大胆爆料自己的奇葩经历,比如为了节约一次保养费使出的骚操作,还有哪些坚挺多年却始终舍不得换掉的小伙伴,一起组团互相调侃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