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于2025年5月7日宣布向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计划以每股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34.3%股份。
若交易完成,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标志着这家中国车企巨头的战略整合进入新阶段。
这一决策背后,是吉利控股集团对《台州宣言》战略的深化落实。
2024年9月发布的《台州宣言》明确提出“战略整合”与“战略协同”目标,要求各业务板块减少重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作为宣言发布后的重要举措,此次私有化旨在解决极氪与吉利汽车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体系、海外渠道等领域的协同瓶颈。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极氪与领克品牌整合后,单台费用降低超20%,销量同比增长21%,印证了协同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
李书福在回应中强调:“回归一个吉利”并非简单合并,而是通过管理架构重构实现“分而不散”的生态体系——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主攻新能源高端市场,吉利银河和中国星覆盖主流消费群体,形成差异化的品牌矩阵。
从财务视角观察,私有化报价较极氪ADS最后收盘价溢价13.6%,较30日均值溢价20%,既显示出吉利对极氪价值的认可,也反映出资本市场的估值分歧。
极氪自2024年5月登陆纽交所以来,虽以“最快IPO造车新势力”光环募资4.4亿美元,但上市后持续亏损,2024年净亏损达8.9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31%,与母公司吉利汽车19.17%的净资产收益率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私有化,吉利可避免极氪业绩对上市公司估值的拖累,同时集中资源支持其技术攻坚。交易资金拟通过新股发行、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组合筹措,结合吉利汽车1687亿港元市值与稳健的现金流(2024年经营现金流38.5亿美元),财务压力相对可控。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此举顺应全球汽车产业深度整合趋势。在智能电动车竞争白热化背景下,特斯拉、大众等巨头纷纷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业务。
吉利通过私有化极氪,不仅能将浩瀚架构、智能驾驶等尖端技术向全品牌开放,还可统一补能网络与售后体系,预计技术共享可使研发效率提升30%,用户充电焦虑降低50%。值得关注的是,私有化并不意味极氪国际化战略收缩。
李书福特别强调“保持与美国及国际资本市场合作”,暗示未来可能以集团整体上市等方式再谋资本运作空间。
站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吉利汽车的这步棋既是应对当下竞争压力的务实选择,更是布局未来十年智能电动赛道的关键落子。
通过消除母子公司的治理壁垒,吉利有望在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等七大技术领域形成合力,加速向“全球领先智能电动汽车集团”目标迈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