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用车社要抛出一个重磅消息!
这消息绝对是行业地震,汽车圈要重新洗牌了,震源就在欧洲!
一句话点明:欧洲那些老牌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执掌全球汽车工业牛耳的欧洲,现在竟然开始“闭门谢客”了!
大众,这块曾经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竟然要忍痛割爱,关闭三家位于德国本土的工厂,还要给全体员工降薪一成!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知道,德国工人的薪资,那可是全球出了名的“高薪阶层”!
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奥迪、保时捷紧随其后,短短七日之内,就挥泪斩马谡,裁掉了两万多名员工!
奔驰、福特也开始精打细算,缩减各项开支。
仅仅半年时间,欧洲汽车业的失业人数就突破了五万大关,这数字,听着都让人不寒而栗!
往日承诺的三十年不裁员,如今听来,却像一曲悲凉的挽歌。
这究竟是为何?
难道是欧洲人不再钟情于汽车了吗?
当然不是!
问题的症结,就出在“转型”二字上。
欧洲车企,高喊电动化转型口号已逾十年,声势可谓浩大,结果呢?
欧盟电动车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从13.9%跌至12.6%!
这数据,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电动车业务又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三季度财报更是惨淡:大众全球销量下挫7%,纯电车型销量更是断崖式下跌9.8%!
这情景,就像一位苦练多年的武林高手,满怀信心登上擂台,却发现自己身着布衣,毫无护甲,只能任人宰割!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成本居高不下!
德国工厂的劳动力成本,比东欧地区高出两倍有余!
这好比你经营一家小店,租金却比同行贵出数倍,商品价格却无法提升,又该如何维持?
更令人头疼的是,欧洲充电桩的普及速度,简直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试想一下,你驾驶着电动汽车,四处寻觅充电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却发现早已排起了长龙,这又怎能让人不心生焦虑?
此外,欧洲电动汽车的售价普遍偏高,普通民众想要购买,也需再三权衡。
补贴政策更是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欧洲车企,是否有些“作茧自缚”?明明洞悉问题所在,却依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欧盟试图通过征收关税来抵御中国电动汽车的冲击,结果却遭到了自家车企的强烈反对!
大众、奔驰、宝马心知肚明:加征关税只会让欧洲电动汽车的价格更加昂贵,市场更加萎靡!
这就像你家的孩子成绩落后,你不思如何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反而试图将其他优秀学生驱逐,岂不是本末倒置?
归根结底,欧洲车企转型受挫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
欧洲老牌研发团队,依然抱着燃油车的旧有理念不放,所打造的电动汽车,不过是披着电动外衣的钢铁躯壳,毫无创新之处!
反观中国的竞争者,早已玩转了高压快充技术、城市自动驾驶系统,而欧洲却还在为续航里程而忧心忡忡!
这好比别人已经用上了智能互联设备,你却还在使用功能单一的传统工具,又怎能与之匹敌?
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此番裁员风潮,实乃多年来保守策略所酿成的苦果!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昔日的某通讯巨头。
在智能手机浪潮的冲击下,这家公司轰然倒塌,如今,难道历史的悲剧,又将在德国汽车身上重演吗?
另一边,中国品牌却如破竹之势,一路高歌猛进!
在欧盟市场占据19.5%的份额,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预计今年五月,中国品牌有望超越日韩美系品牌的总和!
比亚迪在墨西哥设厂,奇瑞在巴西投产,技术远渡重洋,根本无惧关税壁垒!
而且,欧洲裁员潮中涌现出的失业工程师,很快就被中国企业以优厚的待遇招致麾下!
这好比你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却被竞争对手以更高的薪酬挖走,心中作何感想?
保护主义无法提升竞争力,电池续航里程的长短,最终取决于研发投入的力度!
大众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工厂倒闭?
为时已晚!
削减薪资所节省的资金,根本无法填补转型所造成的巨大亏空!
当德国领导人公开表示关闭工厂“欠妥”之时,中国车企正将欧洲经销商门店开设在机场大厅!
这好比你还在为琐事争执不休,别人却早已将生意做到你的家门口!
多年来积累的燃油车优势,如今却被电池电机碾压得粉碎!
欧洲老牌车企,是时候醒悟了:关停工厂、裁减员工并非长久之计,学习中国供应链的降本增效之道、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切莫重蹈当年某通讯巨头CEO含泪说出“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的覆辙!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欧洲汽车产业的困境,也警示着我们,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各位车友,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