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常尧的突然失联恰逢坦克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0.67%的危局。当‘刮骨疗毒’遭遇新能源转型滞后,长城的反腐能否真正疏通转型命脉?
继上半年销量下滑之后,长城汽车或已在坦克品牌掀起了一场反腐行动,据可靠消息称,坦克品牌CEO常尧自2025年6月24日起已中断公开动态,知情人士称其失联与长城内部反腐直接相关,尤其涉及其分管的“KOC媒体合作项目”资金问题。更有汽车博主爆料,直指其因“廉洁问题被调查”,截至目前,长城并未公布常尧事件的最新进展。
常尧接任坦克CEO是长城近期高层换防的一环——2025年7月,原坦克/魏牌双品牌CEO刘艳钊升任集团副总裁,常尧与冯复之才分别接管坦克与魏牌。此次失联距离其2025年5月份正式上任还不到两个月,暴露反腐动作的突发性。
从过往履历来看,常尧非长城“元老派”,他是2022年才以用户运营高级总监身份加入,2025年5月刚升任坦克品牌CEO。作为“空降高管”,其职业轨迹与长城近年人才开放政策吻合,但也正是这样,他在长城的根基并不深厚,此次反腐成为靶点或与此有一定关联。
当然,在长城汽车中反腐其实是一件持续的事情,常尧事件并非孤例。早在2023年10月,长城汽车就启动大规模反贪行动,多名高管离职,业界流传的“铁打的长城,流水的高管”的无奈调侃,反映出魏建军主导下对组织清洗的强硬态度。这种频繁变动虽短期震慑腐败,但长期可能削弱团队稳定性与战略延续性,对其品牌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小的困扰。
其实当下长城汽车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也就是其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这个转变过程中呢,营销合作、供应链采购出现乱象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也和长城当下严峻的处境相呼应,说明长城在快速扩张中内控机制未同步升级,合规体系亟待重构。
坦克转型的节奏来得有点漫不经心,当整个行业都在转向电动化时,坦克仍力推4.0T V8燃油发动机,这就和时代脱节,而且其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也是被竞品远远的甩在身后,其重磅产品坦克300,连高阶智驾都没有,这要用什么和对手去竞争。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坦克品牌销量仅10.4万辆,同比降10.67%,而其竞品方程豹豹5通过降价策略,月销量反超坦克400新能源并持续压制,比亚迪更以“豹8+钛3+钛7”矩阵围攻,技术路线覆盖混动至纯电,对坦克形成代差优势以及矩阵压制。
长城2021年提出“2025战略”,2025年销量400万辆,新能源占80%(即320万辆)。但2025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仅56.98万辆,不到400万辆年销的14.3%,其中新能源占比仅28.2%,其电动化布局远滞后于行业。
近几年,反腐在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常态,你像比亚迪、吉利、丰田、大众等品牌都有强化内控的趋势,这和大环境的变化是趋同的。目前整个汽车行业,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厮杀,成本控制成为生存关键。腐败直接推高供应链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但反腐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进行刮骨疗伤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士气。如果长城能够将反腐与组织革新相结合,反腐的同时做到重建风控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那对品牌的提升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仅是“运动式清查”,并未解决其面临的电动化迟缓、智能化薄弱等根本问题,则难阻颓势。
常尧事件是长城汽车乃至传统车企转型的缩影,从短期看,此举彰显长城刮骨疗毒的决心;但长期能否破局,仍取决于其能否在“止血”的同时“造血”。反腐只是手段,生存才是目的,长城经过多次反腐运动,但品牌转型之路仍待破局。这也说明,“铁腕”也并非解决方案,内部治理与战略前瞻性缺一不可。对长城来说,在“止血”的同时如何去“造血”,才是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