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有些事儿啊,隔着时间和国界,却能在一辆车、一根螺丝里串起来。说到丰田,谁没见过?马路上跑得欢,不管是老旧的小轿车还是崭新的混动SUV,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但要真追溯到最早那会儿,这个日本汽车巨头竟然和中国东北的一位将军扯上了关系。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小时候家里邻居就开着台破旧的丰田皇冠,那发动机声音咕噜咕噜像极了厨房炒菜。后来我才知道,造这玩意儿的人叫丰田喜一郎,他本来是干纺织的——对,就是做布料、织布机那种。他爹叫佐吉,在静冈算是大老板,可惜小喜一郎不安分,对机械零件比花样布更感兴趣。工厂里的机器,他能拆八遍再装回去,每次都觉得还差点意思。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听说他大学时候还特爱钻研机械工程,上课也不消停,一下课就拉着同学琢磨齿轮传动。有一次期末考完试,还把宿舍里的风扇拆了重组,说这样更省电。这股子轴劲,倒真给后来的事业埋下伏笔。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毕业以后,他没有直接坐办公室,而是回家跟工人们一起捣鼓纺织设备。后来遇上一场大地震,日本交通全乱套,这让他意识到“靠纺织吃饭迟早要黄”,便琢磨起造汽车来。据说当时连日本街头都很少见自家品牌的小轿车,更别提什么配置升级、智能驾驶辅助这种新鲜玩意儿,全靠进口货撑门面。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不过真正让丰田公司迈出第一步,还得感谢一个远在中国东北的大人物——张学良。这事以前在汽修铺闲聊时听老师傅讲过,说当年“民生牌”汽车厂就是张总督亲手搞起来的,是中国第一个正经八百生产整车的地方企业。当时国内啥都缺,但人家愣是在1931年弄出了自己的牌子,而且很多零部件都是自己设计制造,不用完全依赖进口货。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据老人们口口相传,那会儿东北冬天冷得厉害,“民生牌”还专门加厚散热器水箱,以防冻裂,比后来的日系小排量发动机可实用多了。有司机吐槽,现在买新款混动车,到冬天暖风慢半拍;但你要搁老“民生”,只要发动机启动三分钟准保舱内冒热气,小孩坐副驾直呼舒服。所以技术虽土,但接地气,这是不少老司机念叨至今的话题。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可惜好景不长,“九一八”之后,日本军队占领了整个工厂,把技术设备通通运回本土。一位修理师傅常打趣:“历史就是这么绕,有时候你的努力成全的是别人。”这些被带走的东西,被送进刚刚成立没多久、急需突破瓶颈的新兴企业——也就是后来的丰田公司。在那里,这批来自沈阳的生产线被重新组装改进,为第一辆A1型原型车提供关键基础。有资料显示,当初A1阶段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动力,而是悬挂系统太硬,经常颠簸坏座椅弹簧,据说还是借鉴“民生”的底盘结构才解决掉这个毛病。不少懂行的人感慨,要不是有这段插曲,也许现在世界上的日系轿车舒适性根本不会这么快提升上去。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还有个细节挺冷门:据档案记载,当年转移过来的图纸里标注尺寸单位用的是市尺而非公制毫米,这让日本技师头疼了一阵子,只能边翻译边改模具,有好几台样品因为换算失误卡住生产线,好笑又无奈。而那些原先参与设计“民生”的中方工程师,有几个辗转流落南方城市,从此再未涉足汽车行业,他们偶尔聚会,总喜欢喝酒吹牛:“我们当年造出来的小四轮,如今跑到了东洋。”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时间过去那么久,再看如今满街飞驰的新款凯美瑞或者普锐斯,很难想象它们背后的故事竟然从北国雪夜延伸到富士山脚下。维修圈里还有个梗,说如果哪天你碰巧捡到老式钢印标志配件,很可能它祖宗十八代还能追溯回沈阳铁西区某条胡同深处呢!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丰田喜一郎与张学良:民生牌汽车的流转与丰田A1型的起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