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

兄弟们,今天我们聊一个特别接地气的话题:电动两轮车。

最近这个市场,那叫一个热闹。什么绿源、雅迪这些老炮儿,跟九号、小牛这些新势力,在中端市场打得是火星四溅,乌泱泱一片新车发布,各种技术名词飞得比头皮屑还多。这场景,特别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正在见证一场堪比“诺曼底登陆”的产业革命。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但作为一名专业的“草台班子”观察家,我得先给这事儿做个“祛魅”。今天这场电动车大乱斗,本质上不是一场技术战争,而是一场“叙事战争”,一场关于“你到底在为什么玩意儿付钱”的哲学辩论。它就像一个大型的行为艺术现场,深刻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在消费这件事上的集体迷茫与精神内耗。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你看,这牌桌上,坐着两拨风格迥异的选手。

一拨是“硬件原教旨主义者”,代表就是那些传统大厂。他们的沟通方式极其朴实,甚至带着一股子乡土气息。他们会跟你掰扯什么“液冷电机,十年质保”,什么“石墨烯电池,冬季不趴窝”。这套话术的底层逻辑,跟咱们村头王大爷卖西瓜是一个路数:“俺这瓜,沙瓤的,保甜!不甜不要钱!”

他们坚信,一个交通工具的终极价值,就体现在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物理属性上。耐用、续航长、坐垫软,这就是硬通货。这种思维,是典型的“制造业红利”时代的产物,核心是把一个东西造得结实、便宜。他们卖的不是车,卖的是一种“踏实感”,一种“这钱花得值”的传统价值观。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另一拨呢,是“软件定义一切”的福音派,也就是那些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他们的发布会,你要是把Logo遮住,还以为是哪家手机厂商又在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他们张嘴就是“智能生态”,闭嘴就是“OTA升级”,仿佛你买的不是一辆代步工具,而是一个可以持续进化的“轮式智能终端”。

他们会给你展示一个APP界面,上面有各种酷炫的曲线,告诉你这辆车能记录你的骑行轨迹,能社交,能跟你的智能手表联动解锁。这套叙事的内核,是“工程师红利”时代的产物。他们卖的也不是车,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我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的精致人设。

于是,一个非常魔幻的场景就出现了。两拨人,对着一个本质上就是“两个轮子+一块电池+一个沙发”的玩意儿,构建了两套完全不兼容的世界观。一个在跟你聊物理,一个在跟你聊玄学。

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手机市场。当时诺基亚还在强调自己的手机能砸核桃,电池用一周,这是典型的“硬件原教旨主义”。而另一边,初生的安卓和iOS,磕磕巴巴地在讲“智能”和“应用”的故事。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讲故事的干翻了砸核桃的。

那么,历史会在电动两轮车上简单重演吗?我恰恰觉得,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手机是信息终端,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计算和连接,所以软件定义硬件的逻辑比较硬。但电动车,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安全、稳定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这个物理属性的需求,是压倒一切的。

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悖论:新势力们试图用“软件”和“智能”来创造溢价,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些所谓的“智能功能”在日常使用中的存在感,可能还不如一个结实的车筐和一个不会异响的刹车。

你想象一个场景:一个打工人,早上急着上班,他最关心的是车子别在半路没电,别突然启动不了。这时候,你那个能显示“瞬时功率曲线”的APP,除了增加他的电量焦虑之外,还有什么用?你那个所谓的“骑行社区”,难道还能帮他跟老板请假吗?

说白了,对于一个日用通勤工具过度地强调“智能化”,就像给一个拖拉机安装一套杜比全景声音响,属于典型的“功能过剩”。这里面唯一真正能打的“智能”应用,可能就是基于GPS和4G网络的防盗功能。这玩意儿是刚需,丢车是真金白银的损失。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功能,都属于“有和没有的区别不大”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为了差异化而创造出来的“伪需求”。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所以,这场电动车市场的“叙事战争”,与其说是产业升级的号角,不如说是一次中国制造业“内卷”到极致的缩影。在一个高度同质化、技术难以产生代差的成熟市场里,当物理层面的仗打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只能开始在“形而上学”的层面相互搏杀了。

老炮儿们焦虑,怕自己被贴上“土”和“落后”的标签,被新时代抛弃。新势力们也焦虑,他们需要用“智能”的故事,去支撑自己更高的定价和毛利,否则他们的商业模式根本玩不转。而夹在中间的消费者,就在这种信息轰炸中,被搞得晕头转向,最后往往是凭着眼缘和冲动,为某一种“叙事”付了费。

这场大乱斗的最终结局,很可能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一种“殊途同归”。老炮儿们会被迫变得更“聪明”一点,把APP和智能防盗做成标配。而新势力们在交了足够多的学费后,也会回归常识,发现决定用户口碑的,最终还是电池、电机、刹车这些最基础的硬件素质。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最后,大家都会变成一个样貌模糊的“缝合怪”。这可能就是商业竞争最真实,也最哭笑不得的一面。

我们这些骑着共享单车的分析师,研究着几千块钱的电动车,操着买航母的心,本质上也是一种行为艺术。

电动车市场大分裂:有人在聊物理,有人在聊玄学-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