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驾照的小李第一次独自开车上路,紧张得手心冒汗。他小心翼翼地把车开进商场地下车库,可面对那个仅比车身宽20厘米的停车位时,整个人都僵住了——后视镜里全是柱子,倒车雷达疯狂报警,仪表盘上的倒车影像被柱子遮挡得只剩半截画面。就在他进退两难时,旁边一辆白色SUV从容地停进了更窄的车位,车主摇下车窗笑道:“新手吧?装个360全景影像就不会这么狼狈啦!”
这个场景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停车场里上演。360全景影像到底有没有必要装?干了15年汽车装潢的老张掏出手机给我看:他店里每个月要装300多套全景影像系统,但最近有个开了20年出租车的老客户,硬是把刚装好的设备拆了,说“看屏幕反而不会倒车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让很多准备购车的朋友直挠头。
一、全景影像真能“眼观六路”?
把车开上举升机,老张现场给我拆解了一套全景影像系统。四个鱼眼摄像头就像车辆的“电子眼”,前脸藏在车标下方,左右后视镜各藏一个,车尾的摄像头则和倒车影像共用位置。这些摄像头拍到的画面经过电脑拼接,在中控屏上组成了上帝视角的俯视图。
“这可比驾校教练说的‘看三点成一线’直观多了。”刚提了新能源车的95后姑娘小周兴奋地说。她上周在城中村窄巷会车时,全景影像里清晰显示出右侧墙根蹲着的流浪猫,避免了一场意外。但开了18年大货车的老王不以为然:“我送货进北京胡同那会儿,后视镜绑个广角镜照样能过1.8米宽的巷子。”
二、老司机和新手的“电子依赖症”
在4S店当销售顾问的小杨透露,全景影像的安装率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新手车主90%都会选装,而驾龄超10年的客户里只有30%愿意加装。开修理厂的刘师傅讲了个真实案例:去年有辆装了全景影像的宝马X3倒车撞树,车主坚持说屏幕显示还有半米距离。后来查记录仪才发现,雨后摄像头沾了泥点,系统把树影错认成了地面纹理。
更值得警惕的是“电子依赖症”。驾校教练陈姐发现,很多学员在模拟器上学车时,没了全景影像就不会判断车距。有次考试,学员开着没装全景影像的考试车,愣是在倒库时把后视镜里的参照物当成了屏幕里的虚拟标线,差点撞上旁边车辆。
三、这些场景装了就值回票价
不过在某些特定场合,全景影像确实能派上大用场。在深圳做代驾的小赵深有体会:“城中村那些电动车见缝插针地停,没全景影像根本不敢接单。”他手机里存着张照片:上个月帮客人挪车时,全景影像清晰显示出右前轮半米外有个巴掌大的石墩,而那个高度恰恰是雷达检测不到的盲区。
做二手车评估的老李给我算过账:带原厂全景影像的车子,在二手车市场能多卖3000-5000元。特别是女性车主更看重这个配置,她们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个安心。但老李也提醒,后加装的非原厂设备反而可能影响保值,有辆奥迪A6就因改装线路导致中控异响,最后被买家砍价1.2万。
四、装不装要看“人车合一”
开了30年车的驾校总教练老周说得实在:“全景影像就像拐杖,腿脚利索的人用不着,但腿脚不便时确实能救命。”他建议新手司机可以装,但要定期做“脱敏训练”——每周选个空旷停车场,刻意关掉屏幕练习传统倒车方法。
在汽车论坛上,有位ID叫“秋名山车神”的网友分享了他的经验:装了全景影像后,他给每个摄像头都贴了防水膜,每周用酒精棉片清洁镜头。下雨天会提前打开全景影像观察周围,但转弯时还是会像以前那样伸头看A柱盲区。“科技是辅助,不是替代。”他的帖子获得了2万多点赞。
站在汽车改装店的落地窗前,看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我突然想起那个拆掉全景影像的老出租车司机的话:“开车最重要的是人车合一,后视镜里能看到半个轮胎压着白线,耳朵能听见轮胎擦着马路牙子的沙沙声,这些才是真功夫。”或许,全景影像就像智能手机的导航功能——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反而会让人变成“电子路痴”。要不要装?答案就在每位车主的方向盘和油门之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