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巴西,共创共赢 —— 比亚迪工厂书写新能源出海典范
当地时间 7 月 1 日,巴西卡马萨里市的阳光格外炽热,随着巴西总统府特别代表指尖落下,比亚迪工厂首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一闪耀时刻,不仅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迈入全新阶段,更将 “共创” 这一合作理念镌刻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图谱上。这座耗时 15 个月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既带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硬核实力,又深植巴西工业的本土基因,以惊人的建设效率刷新了国际合作的速度纪录,其蕴含的 “共创” 智慧,正持续为当地的产业革新、社会进步和经济腾飞注入动能。
探寻巴伊亚州的产业脉络,比亚迪工厂的独特价值愈发清晰。作为巴西首个实现 “电池 - 电机 - 电控” 全产业链本土化的新能源产业高地,其 55 亿雷亚尔的总投资中,30% 专项用于与本地企业携手开展研发创新。这绝非简单的生产线跨国移植,而是一套完整技术创新体系的落地生根。正如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所言:“我们带来的不是现成的生产模板,而是一套技术创新框架 —— 本地工程师已深度参与到下一代混动系统的研发工作中。”
“共创” 理念在技术研发领域展现得尤为突出。本地工程师不再是被动的操作者,而是主动投身核心技术的研发环节。下一代混动系统的研发过程,充分融合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成果,以及巴西工程师对本土市场需求、地理特征的独到见解。比如,在针对巴西部分区域高温天气的电池热管理技术攻关中,本地工程师凭借对当地气候的长期洞察和研究,贡献了诸多贴合实际的方案,与中国技术团队并肩作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研发出的技术更能适配巴西的特殊环境。
“共创” 理念也获得了当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巴伊亚州州长在致辞中着重提及:“工厂建设期间,比亚迪为周边社区翻新了 3 公里排水系统,这种‘企业公民’的担当使其超越了普通投资者的身份。” 这一行动并非偶然,而是比亚迪 “共创” 理念在社会责任维度的生动实践。通过与当地社区携手改善生活环境,比亚迪拉近了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距离,构建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工厂的建成投产,为当地就业市场带来了强劲动力。目前,工厂已推动卡马萨里市就业率提高 12%,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 “压舱石”。许多当地居民在比亚迪工厂工作,不仅收获了稳定的薪资,还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艺和管理方法。这些技能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为当地产业升级储备了人才资源。这种与当地社会协同发展、共享成果的模式,让比亚迪真正融入了巴西的社会生态。
在市场层面,“共创” 理念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从 2021 年首批进口车的谨慎试水,到 2024 年一季度跃居新能源销量榜首,比亚迪凭借 “渐进式本地化” 策略消除了 “外来者” 的隔阂。在此过程中,比亚迪始终秉持 “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的产品理念,深入洞察巴西消费者的需求。针对巴西消费者对续航的特殊期待,工厂生产的车型特意增强了高温环境下的电池管理效能,正是这种对本地市场的精准把握,使得 13 万车主成为了品牌的忠实拥趸。
比亚迪巴西工厂的 “共创” 模式,不只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新能源合作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输出模式,通过与本地企业、社区、消费者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多方共赢。这种模式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也展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智慧与责任。未来,相信 “共创” 理念将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绽放光彩,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