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CLA正式下线,融合智能科技与高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更优体验

刚刚在路边等红灯的时候,旁边那辆奔驰新纯电CLA的样子突然让我多看了几眼。就这外形设计,尤其是腰线那块,既流畅又有点肌肉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感官,但他看起来比老款更精神一些。那时候我心里咕噜一句:这车真得厉害了,竟然把续航拉到866公里(估算/体感少,实际可能少点?)。这么一想,算算,假设一公里电耗10.9KWh,89kWh电池,理论续航差不多到了866公里——但实际用起来,怎么可能那么完美?平时我跑市区,开开空调,实操里也就700多到800公里吧。

这台车让我特别琢磨的,是它用的那个MMA平台。你知道,我不是工程师,有点生活比喻:这就像是盖房用的基础打得极扎实,然后你可以在上面做各种建筑。平台的稳定性直接决定这车能跑多久、能改装到什么程度,都是个根基。这次他们换了个新架构,支持800V高压,加快快充时间(320kW,估算30分钟能充到80%),我算了下,心算大概充个电的钱差不到20块(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关键是,快充的普及能让我们哪天出远门,不太怕电池焦虑。

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CLA正式下线,融合智能科技与高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更优体验-有驾

我其实最喜欢的,是那套智能系统。三联屏,刚才我翻了下笔记,竟然发现副驾驶也有一个14英尺的娱乐屏——上次我姐提过,她说她开车还不愿一直盯着中控,觉得太累。这次应该算是解放了副驾吧?而且,MB.OS这个操作系统用得挺顺,反应快,能兼容的应用也多。这让我想到,这系统如果能把导航、音乐、语音都融合得更巧妙,真能提升驾乘体验。

细看配置我就有点奇怪。比如说,后排座位比之前长了10mm,但我在车内实际感觉不到差异,只能从官方数据里知道。是不是我对舒适这个词太敏感了?或者说,增加的空间在实际使用中作用其实有限?我也曾想过,这次用的镀锌钢板耐腐蚀提升了不少,长远看,车门不容易生锈,但我心里偶尔泛起疑问:其实日常用车,最重要的还不是抗腐蚀,而是车子怎么走得快、怎么充得快。

你会不会疑惑,动力配置是不是开玩笑?单电机272马力,在现阶段的纯电车里算中上水平了吧。而且,89kWh的电池容量,几乎是顶配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百公里10.9度电的油耗,实际用下来会不会低到那种你其实可以做到8KWh/百公里级别?我觉得,这个数字一定是理想场景下的。平时堵车、空调开大了,可能得15度电甚至更多。

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CLA正式下线,融合智能科技与高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更优体验-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你觉得,快充那么快,充电桩的布局是不是也会跟着飞快增加?还是说,咱们这几年所见的充电基础设施,也赶不上技术的飞跃?我一直担心,充电的便利还得靠政府+企业联手,否则哪天快充用一用、停车一围,看似便捷的套路也会变成抢车位。

我还记得我朋友开过一辆国产纯电SUV,说实话,他吐槽最多的不是续航,而是充电难。他们公司楼底的那个快充桩,经常忙不过来——有人说之前充就像去超市买点水果,反正有的地方就有。但你想想,整个北京的快充,到底够用吗?我猜,未来可能还得搞充电站点分布+预约系统(这段不一定准,我也没细想过)。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那张我在车里做惯性试坐的照片,角度刚好可以看到仪表和屏幕的布局。瞬间我仔细盯了几眼,发现其实这排布挺合理:视觉上不会太杂乱。中控台的按键,虽然不少,但出门在外用手指点一下一学就会。你会不会觉得,现在这类硬件越做越复杂,但用起来反而变得更顺手?还真巧,我听说一些修理工说,很多故障其实都跟人为操作失误有关。

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CLA正式下线,融合智能科技与高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更优体验-有驾

这让我思考,技术的不断升级,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也多了一份应对新问题的负担。问问自己:开个新车,复杂到一定程度,是不是让人更觉得麻烦了?有时候我真觉得,车也像个孩子,越聪明越难伺候。

说到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未来的自动驾驶,或者说那个完全自主的车,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更过度依赖机器?我不是科技狂,但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太着眼于技术的可能性,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和惯。比如说,自动辅助驾驶再智能,也得有人接手它的决定权。

能让人轻松一点的,是这车的静音表现。你知道吗,我曾在试驾车里坐着,抱怨一顿后,开了几百米,突然觉得,那种静得像山洞的感觉特别奇妙。那种隔绝感,让我觉得好像去了一趟心灵的SPA。可问题是,怎么保证那些静音不是太慢反应或隔音失衡带来的副作用?我记得,去年我附近那辆老车,发动机盖一开就呼呼响,怎么比都安静不到这新车。

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CLA正式下线,融合智能科技与高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更优体验-有驾

有点好奇的,是它那个800V架构。比起我平常用的手机充电快充,差不多也是类似的科技。想象一下,如果10年后,每辆车都能像手机一样,一分钟充满,那会不会让我出门不用担心电量?这只是一种猜测(这段不一定准),但我觉得技术总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总结一句,我其实挺喜欢这新CLA的设计与科技,但也会有点担心太快了。你信不信,未来我们会边开车边用VR看电影?还是会一直盯着那块屏幕到麻木?而且吧,车外那一滴滴雨,打在车顶上,反光很漂亮,可我心里总觉得:我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科技?还是只是在不断追求更长续航、更快充、更智能的迷失了自己?

这种感觉,说不上是哪儿来的,但我猜,这也许是时代的焦虑——只不过表现得太具体了。像那辆刚刚下线的纯电CLA,虽然硬件配置满满,科技感也十足,但我还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突然有一天,等我出门,就发现,车已经不重要了。

北京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第一款国产纯电动CLA正式下线,融合智能科技与高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长续航更优体验-有驾

有一件事我没细想过:是不是所有的未来都只是科技在拼命追赶我们的想象?或者,某天我们突然发现,最好的车,就是那辆刚好用着舒服、不出故障的老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