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国标将立 工信部征意见

最近你去4S店看车,销售是不是张口闭口就是“我们这车有L2级辅助驾驶”?好像没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车。但说实话,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开着开着,方向盘突然自己猛打一下,或者前车刹了它还没反应?心里咯噔一下: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这么担心。就在9月17号,工信部甩出了一份重磅文件——《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说白了,就是给现在满大街的“智能驾驶”划条红线,以后辅助驾驶不能再“野蛮生长”,得按规矩来。这事儿听着挺官方,但跟咱们普通消费者关系可大了。

你想啊,现在市面上号称带辅助驾驶的新车,渗透率已经干到62.58%了!也就是说,十个人买新车,六个都选了带这功能的。可问题是,各家车企的“L2”标准五花八门,有的灵敏得像打了鸡血,有的迟钝得像在梦游。同一个功能,A品牌能稳稳变道,B品牌可能直接给你“打脸”,你说闹心不闹心?

所以这次国标一出,等于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别再玩“文字游戏”了,安全才是底线。标准里最狠的一条,是要求系统必须能“看人”。什么意思?就是你手要是离开方向盘太久,或者眼睛不看路光顾着刷手机,系统得先警告你,再不回应,它就得自动退出——不是直接断电那种吓人操作,而是平稳交还控制权。这下,那些靠“辅助驾驶”当噱头、实际安全设计拉胯的车,估计要“跌冒烟了”。

辅助驾驶国标将立 工信部征意见-有驾

那这标准具体管啥?它从人机交互、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四大块下手,搞了个“三重保障”。说白了,就是系统启动前要确认环境合适,运行中要时刻监控,出问题得有应对方案。比如高速领航辅助,以前有些车在匝道口容易“迷糊”,新标准一来,这种低级错误可能就得被判“不合格”了。

咱们拿几款热门车来对比看看。比如特斯拉Model 3,一直被称为“车界网红”,它的Autopilot上桌第一个动筷,确实牛。但问题也有,驾驶员监控太弱,全靠方向盘扭矩感应,你轻轻搭着手,系统就觉得你在开,实际可能早就走神了。这次国标一出,它这套系统恐怕得“支棱起来”升级一波,不然真可能“天塌了”。

再看小鹏G6,它的NGP高阶智驾在高速上确实“真香”,变道干脆,跟车聪明,甚至能自动超大货车。但城市道路偶尔还是会“上头”——比如遇到加塞,反应有点慢半拍。好在它有车内摄像头,能监测你有没有看路,这点算是提前“押对题”了,新国标下反而更有底气。

还有个典型是比亚迪汉,作为“国民神车”,它的DiPilot辅助驾驶够用,但不算激进。功能齐全,但细腻度上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比如车道保持总有点“画龙”现象,走直线非得扭两下。这种“老咕噜棒子”式调校,可能就得在新标准下重新打磨了,不然用户口碑这块容易“劝退”。

辅助驾驶国标将立 工信部征意见-有驾

有意思的是,这次标准还强调“设计运行条件”。也就是说,你的辅助驾驶不能在不适合的场景下强行激活。比如大雾天、暴雨天、施工路段,系统得自己识别并拒绝启动。这听着简单,但很多车现在都能强行打开,等于把风险甩给用户。以后这招行不通了,谁敢违规,谁就得担责。

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这标准对咱们买车有啥影响?短期看,可能部分品牌会因为技术不达标而减配或推迟发布,但长期绝对是大好事。等于把“李鬼”和“李逵”分清楚了。以后你买带辅助驾驶的车,不用再靠车友试驾口口相传,直接看它是否符合国标,心里更有底。

而且,这标准一出,那些靠堆配置忽悠人的“车界网红”估计要凉。真正的技术派反而能“走路摇头晃脑”。像华为加持的问界M7,ADS 2.0几乎能做到“无图”也能开,自动泊车像老司机,这种硬实力,在新规则下只会更吃香。

辅助驾驶国标将立 工信部征意见-有驾

当然,也有人担心:标准会不会限制创新?其实不会。它管的是“安全底线”,不是“技术天花板”。车企依然可以搞更牛的高阶智驾,但前提是,基础安全必须过关。这就跟考驾照一样,你得先会踩刹车,才能学漂移,对吧?

所以你看,这次工信部出手,不是为了打压智能驾驶,而是为了让它走得更稳。以前是“谁嗓门大谁有理”,现在是“谁合规谁赢”。对消费者来说,等于多了一层“金钟罩”。以后你开着辅助驾驶,再也不用一边享受便利,一边提心吊胆了。

未来的汽车,不该是让人紧张的“驾驶玩具”,而应该是安心的“移动客厅”。当技术不再炫技,而是真正服务于人,那才是智能驾驶的终极意义。

辅助驾驶国标将立 工信部征意见-有驾

这样的智能驾驶标准,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现在要买一辆带辅助驾驶的车,会更看重品牌宣传,还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面对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这些选手,你会怎么选?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