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核心矛盾与最新进展
2024年底至今,哪吒汽车因资金链断裂、管理层动荡及经销商维权等问题引发行业震动。前CEO张勇被曝滞留英国且关联企业账户资金清空,尽管其通过朋友圈澄清“仍任顾问并为融资奔波”,但微博清空、行踪成谜的举动加剧信任危机。创始人方运舟于2025年4月向供应商及经销商鞠躬致歉,承诺4月30日前解决配件供应问题,并推动E轮30亿元融资落地。然而截至4月24日,融资仍未到账,若4月底前未解决债务问题,工厂将彻底停工,40万车主面临售后断供风险。
二、危机根源:战略失误与行业变局
1. 低价策略的反噬
哪吒汽车早期依赖B端市场(网约车、租赁)实现80%销量,但二手车残值率从2023年的65%腰斩至32%,用户口碑恶化。2023年转向中高端市场推出的哪吒S、哪吒GT因技术落后(如400V充电架构、3G通信模块)和定价过高,年销量不足2.5万辆,反致原有低价车型市场份额被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蚕食。
2. 研发投入与品控缺陷
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仅8.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导致续航虚标、刹车失灵等问题频发。相比之下,比亚迪同期投入500亿元研发费用,第二代刀片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形成压倒性技术优势。
3. 资本运作与治理失控
过去十年累计融资超228亿元,但激进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2024年E轮融资40-45亿元因债务问题受阻,领投方要求先化解30亿元历史债务作为注资前提,而公司账面资金不足5亿元。管理层动荡(创始人方运舟与资本方角力)加剧执行混乱,战略反复(如先自研智驾后转向合作)进一步消耗资源
三、自救措施与生死博弈
1. 债务重组与融资博弈
- 债转股协议:与134家供应商达成20亿元债转股,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参与,但剩余债务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顶。
- 地方纾困与外资注资:地方政府产业基金10亿元纾困资金部分到位,某中东主权基金进入尽调阶段,但30亿元融资仅能覆盖20%短期债务。
2. 战略收缩与海外押注
- 关闭国内非核心业务:裁员降薪、关停80%直营店,月运营费用骤降70%。
- 孤注东南亚市场:泰国工厂2024年销量1.2万辆,计划2025年7月启动哪吒X本地化生产,目标出口东南亚,但面临比亚迪、特斯拉的强势挤压
四、行业警示与未来展望
1. 新势力生存逻辑之困
哪吒汽车的危机暴露了行业“重融资、轻盈利”的通病。过度依赖外部输血、忽视技术积累与现金流健康,导致在资本退潮时陷入被动。
2. 地方政府的博弈
桐乡、宜春、南宁等地方国资累计投入超百亿元,持股比例超50%,但在企业危机时难以全身而退。地方政府为保就业与税收,被迫继续“输血”,但可能加剧财政负担。
3. 消费者权益保护
40万车主面临“被抛弃”风险,凸显新能源汽车行业售后保障体系的脆弱性。若企业破产,车主将面临无配件、无服务的困境,亟需建立行业性风险补偿机制。
五、关键时间节点与潜在转机
- 2025年4月:E轮30亿元融资若未到账,可能触发债务违约。
- 2025年7月:泰国工厂启动哪吒X本地化生产,若销量不及预期,海外战略将受挫。
- 2025年10月:港交所IPO申请到期,若未通过将失去重要融资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