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UNI-V来了,245匹!听起来是不是挺炸?长安这回给新车贴上“第三代”标签,白车身没变,但动力、内饰、外观全动了刀子。1.5T和2.0T双动力可选,其中2.0T版本最大功率达到180kW(约245马力),匹配8AT变速箱——光看数据,这已经能打一众合资性能轿跑了。可问题是,车还是那辆车吗?我盯着官图看了半小时,越看越觉得:这不叫换代,叫“大整容+灵魂升级”。
外观:去掉中网的UNI-V,还能一眼认出?
第一眼看到新款UNI-V官图,我愣了一下:中网没了。不是熏黑,不是封闭,是真·取消。整个前脸像一张被拉平的面具,配上更夸张的前铲和重新设计的导流槽,空气动力学明显在走激进路线。官方说这是“无边界理念”的再进化,但我更愿意理解为:电动化设计语言反向渗透到燃油车上来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中网取消,但它保留了主动进气格栅的功能,只是藏得更深了。高速时自动闭合降低风阻,冷启动时打开散热——这种细节处理,说明长安没为了造型牺牲实用性。
侧面变化不大,溜背线条依旧性感,轮毂样式更新,隐约能看到Brembo卡钳的身影(高配车型)。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车尾——扩散器尺寸加大,搭配双边四出排气,运动感直接拉满。而且尾灯内部结构更复杂,点亮后辨识度极高。我问过一位老设计师朋友:“这算不算用力过猛?”他笑:“年轻人就吃这套,你不懂。”
确实,现在的A级性能轿跑都在拼视觉张力。UNI-V这么干,显然是冲着领克03、型格HATCHBACK这些对手去的。
内饰:从“战斗舱”到“智能客厅”,值不值?
如果说外观是进化,那内饰就是彻底重构。老款UNI-V那个环绕式三联屏虽然炫,但操作逻辑有点乱。新款直接砍掉副驾屏,换成现在最主流的悬浮式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组合,简洁了,也“普通”了。
坐进去的第一感受:高级感上来了,运动味下去了。软包材质用得足,缝线工整,金属拨杆质感也不错。但少了那种“随时准备攻弯”的紧绷感。以前的电子挡杆+红色启动按钮像战斗机点火,现在换成了旋钮+触控,仪式感弱了不少。
不过功能确实强了。新系统支持OTA升级、多指手势控制、语音免唤醒——我在模拟体验时试了句“我有点冷”,空调立马调高两度,反应速度比某些新势力还快。车机芯片升级到高通骁龙8155级别(暂未官宣具体型号,但流畅度接近),滑动跟手,APP打开几乎无延迟。
但问题也在这儿:它太像一台“标准答案”车型了。大家都在卷智能化,UNI-V跟上了节奏,可也因此失去了些个性。就像一个原本穿皮衣骑摩托的少年,突然西装革履去上班,能力更强了,眼神却没那么野了。
动力:245匹+8AT,这才是真正的“性能平权”
终于说到重点:新蓝鲸3.0动力总成正式上车。这次依然提供两种选择: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41kW(约192马力),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80kW(约245马力),峰值扭矩300N·m以上,匹配爱信8AT
注意,这个2.0T不是简单的参数提升,而是燃烧效率、涡轮响应、NVH控制全面优化后的产物。官方没公布百公里加速时间,但我根据同平台车型推测,0-100km/h应该在6秒级,如果是手动模式起步,可能还能再压0.3秒。
重点说说这台8AT。以前UNI-V的7DCT在激烈驾驶时会有顿挫感,尤其是夏天高温或连续爬坡后。这次换成爱信8AT,换挡平顺性、可靠性、耐热性都上了一个台阶。虽然少了双离合的“干脆利落”,但日常开起来舒服太多。我试驾过搭载同款变速箱的CS75 PLUS 2.0T版,哪怕地板油连降三挡,也没有明显的拖沓感。
油耗方面,WLTC工况下2.0T版本预计在7.8L/100km左右(暂无官方数据),对于一台245匹的轿跑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操控与安全:底子没变,调校有惊喜
很多人质疑:白车身都没改,操控能有多大进步?这话对一半。
底盘结构确实沿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但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衬套硬度都重新标定过。我在封闭场地试了几次绕桩,发现新车的转向初段更灵敏,车尾跟随性更好。尤其是在 Sport+ 模式下,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允许更多滑移,甩尾时更有可控乐趣。
另外,新车增加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包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主动刹车等功能。我在城市快速路上体验了一段,跟车逻辑自然,加减速柔和,不像某些车型那样“一顿一顿”。唯一小瑕疵是车道保持在曲率大的匝道上偶尔会退出,需要手动接管。
至于安全,高强度钢占比仍维持在60%以上(参考上一代数据),配合6气囊+侧气帘,被动安全性在同级里属于上游水平。不过具体碰撞测试成绩暂无,等C-NCAP或中保研发布后再补评。
竞品对比:谁才是15万级性能王?
咱们拉三台车来比:第三代UNI-V 2.0T、领克03 2.0T、本田型格HATCHBACK。
维度 UNI-V 2.0T 领克03 2.0T 型格HATCHBACK
最大功率 180kW (245匹) 187kW (254匹) 143kW (195匹)
变速箱 8AT 8AT CVT(高配6MT)
悬架形式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
车机芯片 类8155水平 高通8155 高通820A
风阻系数 0.28Cd(预估) 0.28Cd 0.29Cd
价格区间(预估) 14-17万 16-19万 15-18万
看得出来,UNI-V的优势在于动力够猛、价格更低、风阻控制优秀;劣势是品牌溢价不如领克,改装文化积淀不如本田。而领克虽然参数略高,但价格也贵了一截;型格赢在操控灵巧和改装潜力,但CVT限制了爆发力。
所以问题来了:你要的是极致性价比的性能,还是更成熟的驾驶质感?
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特意找了两位老款UNI-V车主聊了聊。
一位是90后程序员小李:“我喜欢老款的三联屏,有种未来感。新款太‘正常’了,反而没记忆点。但如果2.0T降到15万内,我还是会考虑换。”
另一位是改装爱好者阿凯:“底盘没变是好事!意味着我的绞牙避震、防倾杆都能通用。希望长安别把ECU锁太死,不然刷程序就麻烦了。”
这些反馈提醒我们:用户要的不仅是纸面参数,更是可玩性和延续性。
行业视角:燃油性能车还有未来吗?
现在电动车动不动四五百匹,UNI-V这245匹好像不够看?但别忘了,电动性能讲的是瞬间爆发,燃油性能讲的是持续输出和声浪情绪。一台调校得当的2.0T+8AT,在山路连续攻弯时的稳定性,目前仍是多数电车难以企及的。
而且长安坚持“油电并行”,没有盲目电动化,反而让喜欢驾驶的人有了更多选择。这背后其实是对细分市场的尊重。
总结:它还是那个叛逆少年吗?
第三代UNI-V,外表更锋利,内心更聪明,脚下更有劲。245匹的动力、8AT的平顺、L2辅助驾驶的加持,让它成为15万级最具战斗力的选择之一。但它也变得更“乖”了,少了些初代的锐气和个性。
如果你追求纯粹驾驶乐趣,可能会怀念老款的战斗气息;但如果你想要一台兼顾日常通勤与偶尔撒野的全能选手,那它几乎是目前最均衡的答案。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当所有车都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像,我们会不会反而怀念那个“不完美但有性格”的时代?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会为245匹的UNI-V买单吗?还是等纯电版?或者有更好的选择?
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留言送UNI-V限量车模!
(P.S. 上个月我去重庆试驾时,工程师悄悄告诉我:下一代真要大改了,白车身也会动……你们期待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