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买车这事儿,大伙儿心里估计都挺纠结的。
一边是新闻里铺天盖地地宣传,说咱们国家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历史性地第一次超过了50%,这听着就感觉电动车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了,好像明天出门,满大街跑的就都得是挂着绿牌的车了。
可另一边呢,又总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出来说话,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冷静,说燃油车技术成熟、加油方便,地位根本动摇不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得是油车说了算。
这么一来,咱普通老百姓可就犯了难,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手里攥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到底是该去拥抱未来,买一辆纯电车,还是该坚守传统,选一辆靠谱的燃油车呢?
这感觉就像站在超市里,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哪个都说自己好,实在是不知道该把谁放进购物车。
其实,要想看明白这件事,咱们得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个是国家的大方向,另一个是市场的真实变化,把这两头都理顺了,心里自然就有谱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国家是怎么想的。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国家既然大力补贴和推广新能源,那肯定就是要一刀切,让燃油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实际上,这种想法有点简单了。
咱们国家做事,向来是从全局出发,讲究一个“稳”字。
中国有多大?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地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您想啊,在广东、上海这些南方城市,冬天最冷也就零上几度,电动车用起来毫无压力,充电设施也跟便利店似的,到处都是。
可要是在黑龙江、内蒙古,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是家常便饭,那种环境下,电池的性能会打不小的折扣,续航里程往下掉得厉害,充电速度也变慢。
要是再赶上个暴风雪,充电桩都给你冻成冰疙瘩,这时候,一辆能随时在路边加油站加满油、打着火就能走的燃油车,给人的那种安全感是电动车暂时无法替代的。
所以,国家制定的政策是“油电共存,协同发展”,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我们国家复杂国情做出的最现实、最稳妥的战略选择。
这就像一个家庭里,不能因为新添了个小儿子就不要大儿子了,得让两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各展所长,共同支撑起这个家。
这个大政方针,就是给整个汽车市场吃的一颗“定心丸”,保证了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都不会因为能源结构的单一化而出现大的风险。
然而,国家的大方向是求稳,可市场本身的变化却是瞬息万变的,甚至比政策的反应还要快。
就在最近一两年,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曾经被很多人看作是“完美过渡方案”的增程式电动车,好像突然之间就不那么受追捧了。
想当初,以理想、问界为代表的品牌,靠着“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这张王牌,在市场上异军突起,销量节节攀升。
那个时候,大家对纯电动车最大的顾虑就是续航和充电问题,生怕开着车在高速上突然没电了,或者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充电桩。
增程车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它本质上是一辆电动车,但车上背着一个汽油发电机,电池快没电的时候,发电机就启动烧油给电池充电,这样一来,既能享受到电车平顺安静的驾驶感受,又不用担心续航问题,有加油站的地方就有“诗和远方”。
可为什么现在风向变了呢?
你去看最近的销量数据就会发现,纯电车型的增长势头越来越猛,而一些主打增程的品牌,虽然基础销量还在,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了。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填平纯电动车曾经的那些“坑”。
过去大家抱怨充电慢,现在呢?
800V高压快充技术已经开始在很多新车型上普及了。
这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充电的电压更高了,速度更快了。
以前把车开到充电站,可能得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充满,现在很多支持800V快充的车,你可能就是去服务区上了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十几分钟,车子就能增加一两百公里的续航,这效率已经非常接近加油了。
除了快充,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蔚来一直在坚持的换电模式。
这个就更直接了,把车开进换电站,整个过程全自动,就像换个手机电池一样,三五分钟,一块充满电的电池就给你换好了,比加油排队的时间还短。
当充电和换电的便利性大幅提升,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已经超越了加油之后,增程车那种“既要背着沉重的电池,又要带着一套发动机和油箱”的复杂结构,就显得有些多余和笨重了。
你想想,增程车实际上是带了两套动力系统,这天然就带来了一些无法回避的缺点。
第一,它更重,凭空多出来几百公斤的重量,无论是用电还是用油,能耗肯定比结构更简单的纯电车要高。
第二,它的结构更复杂,理论上出故障的概率也更高,保养起来也比纯电车多了一道程序。
第三,这两套系统占用了车内大量的空间,影响了乘坐和储物的体验。
而纯电动车因为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大件,结构简单,可以把车内空间做得更大,开起来也更安静,后期保养的费用也低得多。
当纯电动车最大的短板——补能焦虑,被技术进步逐渐化解之后,它的这些天生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消费者都是很聪明的,当一个更简单、更高效、也可能更省钱的选择摆在面前时,自然会用自己的钱包投票。
车企的反应更是直接,它们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对未来的判断。
比如问界,它新推出的车型,居然做到了纯电版和增程版一个价。
按照常理,增程版多了一套发动机系统,成本更高,理应卖得更贵才对。
现在同价销售,背后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引导消费者去选择纯电版,这说明在厂家眼里,纯电才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还有像零跑这样的品牌,更是直接宣布未来的产品重心将全面转向纯电。
这些都说明,增程技术正在从过去解决有无问题的“刚需品”,慢慢变成一个锦上添花的“备用选项”,就像现在手机的电池越来越耐用,虽然很多人出门还是会带个充电宝,但真正拿出来用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说,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而言,真的没必要去纠结油车和电车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谁会彻底取代谁。
更现实的做法是,从自己的实际用车需求出发。
如果你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每天的行驶距离相对固定,而且家里或者公司有方便安装充电桩的条件,那么选择一辆纯电动车绝对是明智的。
它不仅能让你享受到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而且用车成本极低,一年下来光油费就能省下不少钱。
但如果你经常需要跑长途业务,动不动就是跨省几百上千公里,或者你的生活工作环境里,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那么一辆性能可靠的混动车,甚至是传统的燃油车,在现阶段依然是让你最省心、最没有后顾之忧的选择。
归根结底,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汽车也只是一个工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你。
看清自己的需求,再去匹配市场上的产品,这才是最理性的消费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