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鬼故事,在欧洲,那个曾经被捧上神坛的特斯拉,快要站不住脚了。
这事儿得从一组让人下巴掉下来的数据说起。今年7月,特斯拉在欧盟的销量直接腰斩,同比暴跌了42.4%,整个4.5亿人口的市场,只卖出去区区6600台车。这已经不是什么市场波动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恐慌性的抛售,尤其是在西班牙,数据更是惨烈到-75%。
与此同时,被各种关税壁垒针对的比亚迪,却卖了9698台。是的,你没看错,那个被欧洲视为“威胁”的中国品牌,已经把特斯拉甩在了身后。这画面,多少有点魔幻。
问题出在哪?如果现在让你掏钱买一辆二十多万的电车,Model 3和Model Y或许还在你的清单里,但它们绝对不再是唯一的选项了。在欧洲市场,特斯拉的对手盘已经铺开,德系的、法系的、韩系的,还有虎视眈眈的中系,大家伙儿一拥而上。大众的ID.7在尺寸上就先给了Model 3一个下马威,车身更大,空间更足,那股子德味儿对欧洲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今年上半年,大众品牌的电车销量已经悄然超越特斯拉,成了欧洲第一。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的产品线实在是太老了。当家花旦Model Y是2021年上市的,而Model 3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小修小补,核心的东西没变过。这要是换成国内的新势力,孩子都能打酱油了。马斯克本人呢?他似乎更沉醉于自己AI机器人公司的宏大叙事里,对汽车业务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当然,把锅全甩给竞品和产品老化,也有些片面。特斯拉在能耗和成本控制上,依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即便是在欧洲,比亚迪海豹因为进口关税,售价要4.5万欧元,比Model 3的4万欧还要贵。按理说,特斯拉的产品力依旧能打。
那为什么欧洲人就是不买了呢?这背后,恐怕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品牌。
曾几何时,特斯拉代表的是科技、是未来、是环保先锋。开一辆特斯拉,是一种身份和态度的彰显。但现在,这个品牌标签正在被它的创始人亲手改写。马斯克如今的身份,更像一个热衷于在网络上指点江山的“KOL”。他公开连线伦敦的抗议活动,对德国大选指手画脚,这些操作让很多欧洲人感到极度不适。
那个曾经的科技偶像,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右翼先锋”的代名词。在英国,甚至出现了一个名为“人人都恨埃隆”的组织,号召大家注销X账号,抵制所有马斯克的产品。德国一家网站对10万人的调查显示,高达94%的德国人表示不会购买特斯拉。
品牌形象的崩塌是致命的。当一个品牌被贴上令人反感的政治标签,产品力再强,也会被很多人一票否决。消费者买车,买的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过去,特斯拉的极简内饰、屏幕换挡被人吐槽无数,但销量不降反增,因为品牌光环足够强大。现在,光环褪去,甚至带上了一丝污点,销量的崩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场席卷全球的压力,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本土,这个曾经被特斯拉近乎垄断的市场,其占有率也从巅峰时期的80%一路下滑,如今已经跌破了40%的大关。而在中国市场,虽然还能维持基本的盘面,但面对国内电车大盘20%的同比增速,特斯拉的表现只能算是原地踏步。
所以你看,有时候商业的逻辑就是这么朴素。一家公司的命运,不仅取决于它的产品,更取决于它的品牌,以及品牌背后那个创始人的言行。当创始人自己成为品牌最大的负资产时,再坚固的商业帝国,也可能出现裂痕。
或许,老马真该少发点动态,多关心一下他的汽车了。要不然,在欧洲市场,特斯拉离真正的麻烦,可能真的不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