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域智能终点何在?在2025上海车展的金标大众展台上,这个宏大的时代命题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答。
不知何所之,回首望滥觞——当一个人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的时候,不妨试着回头,从来处寻获线索。金标大众的这种解题思路看似简单,却时常遭受忽略。
如果深究汽车智能科技如今的竞赛式跃进,不难发现,其最初的起点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驾驶者因技术生疏、疲劳驾驶或分心驾驶而承受的风险,进而在被动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高的行车安全性。
那么时至今日,车域智能的安全初心得到兑现了吗?
一组数据或可说明问题: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公布的统计情况,过去5年间,与智驾相关的事故数量超过80起;而智驾系统失效,则在120起新能源汽车死亡事故中以38%的占比构成主因之一。
显然,车域智能科技尚未抵达它的终点。在这种情况下,像金标大众这样把用户最基础的“安全”需求视作其智能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也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01 高级驾驶辅助:从技术突破到全场景安全护航
在本届车展上完成处子秀的ID. EVO概念车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金标大众对安全的敬畏。
在高级驾驶辅助领域,ID. EVO的开发标准率先从“极限场景的技术突破”,转向了“全场景下的稳定安全体验”。
可以看到,新车通过搭载纯视觉无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并采用行业领先的“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形成了“车位到车位”的L2++级全链路驾驶辅助能力。但这一技术突破并非单纯追求技术层面的激进升级,而是通过德国精密制造工艺与中国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泊车、城市道路、高速场景的全方位安全屏障。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金标大众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拒绝堆砌硬件参数的军备竞赛,转而聚焦“以人为中心”的安全底线。其纯视觉方案具备动态环境建模能力,在无高精地图支持下仍能精准识别复杂路况;先进的AI大模型算法则令感知、决策、控制三域数据形成闭环,大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并有效降低紧急制动误触发率。这种“稳健型智能化”理念,正帮助金标大众推动高级驾驶辅助从实验室场景走向真实世界的安全普及。
02 智能座舱:安全交互背后的技术哲学
当时下不断涌现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纷纷向“全面认知”方向进化时,金标大众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附加答案:安全是智能交互的第一性原理。
例如,ID. EVO概念车在通过全新UNYX人机界面及AI智能助理强化智能交互能力的同时,更利用LLM大语言模型本身的技术特性,建立起多重安全防护体系。其中,高效的音源识别能力可有效防止误唤醒,自然语义识别的意图分析模型则能过滤危险指令。此外,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的物理隔离设计,还可确保核心控制系统不受娱乐模块干扰。
这种“安全前置”的设计思维甚至贯穿于新车的每个技术细节:高精度信息娱乐显示屏具有出色的色彩还原及对比度表现,可借助其光学特性防止眩晕,避免强光刺激引发驾驶风险;智能场景模式则能根据驾驶状态改变交互策略,减少分心风险。
当行业正竞相追逐屏幕数量与算力参数时,金标大众却选择了回归“移动安全空间”的本质——让智能座舱成为守护用户的全维度安全堡垒。
03 品质安全:智能时代的造车本质回归
在业界喊着“技术平权”把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竞相“塞入”汽车的当前,金标大众给出了更高维度的竞争答案。在他们看来,卷安全可靠、卷品质基因、卷体系化安全能力,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依托合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构建的全价值链生态,金标大众将德国制造的安全基因与中国本土化创新深度结合。
以其亮相本届车展的另一款重磅车型——与众06为例,新车经过了350万公里耐久测试、57类安全试验以及179次碰撞测试,车身扭转刚度48,700Nm/deg,同时获得中汽研NESTA“整车电池安全认证”和“电池安全年度车型”双认证。
但与众06在强化安全性的同时,也并未偏废智能体验。新车搭载大众全新ID.S 5.4车机系统、更先进的AI助理,甚至还在车内提供了拳皇97、合金弹头3等8款车载游戏以及元宇宙社交功能。
这种追求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对安全标准的极致追求,帮助金标大众形成了独特的“双螺旋技术护城河”:一方面,这位合资新秀继承了大众汽车严苛的检验及测试标准;另一方面,又积极融合中国智能网联技术优势,开发出符合中国实际行车场景的智能安全技术屏障。
至此,金标大众在智能座舱及高级驾驶辅助领域的技术路径也变得更加醒目:智能技术的终点不仅是炫酷的体验,更是对生命安全的永恒承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