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7车主万字长文曝光:20万买来的360kW四驱系统,90%时间在城市里当买菜车开
上个月带全家去桂林,500公里路程油耗4.2L,到了阳朔民宿老板看到我这台钛7,第一句话是“兄弟这车得30多万吧”。我说20万出头,他愣了三秒,绕着车走了一圈,最后来了句“现在的车真看不懂了”。
其实我自己也看不懂。买车时销售说这是硬派越野,结果我开了一万多公里,最野的一次就是上个月压了趟马路牙子。360kW的四驱系统,平时上下班纯电静悄悄,周末去超市买菜也是纯电静悄悄。偶尔朋友坐我车,总会问一句:这么大的车怎么这么安静?
970L后备箱的江湖地位
买钛7之前开的轩逸,后备箱能放个行李箱就谢天谢地了。现在这台车,后备箱常规状态970L,我试过塞什么:28寸行李箱两个,还能再塞个24寸的;孩子的推车、滑板车、足球;老婆网购的各种快递盒子;应急的机油、工具箱。
关键是那个外挂储物盒,32.5L的容积,专门放些不常用但得随车带的东西。充气泵、搭电线、应急包,甚至还能塞两瓶矿泉水。这设计挺实在,不像有些车为了造型牺牲实用性。
座椅放倒后1880L什么概念?我朋友搬家,愣是用我这车拉了一趟宜家的家具。双人床垫卷起来塞进去,还有地方放其他杂物。那次之后车友群里都叫我“钛7搬家侠”。
混动系统的城市表现
说实话,买这车很大程度上是被那套DM-i系统吸引。200公里纯电续航,我家到公司单程35公里,理论上可以纯电跑个来回。实际使用下来,夏天开空调大概能跑180公里左右,冬天会少些,但日常通勤完全够用。
四驱版本综合功率360kW,听起来很唬人,实际开起来并不暴躁。系统会自动判断什么时候切换四驱,这个过程完全无感。有次下雨天过积水路段,感觉到车子稍微打滑了一下,但马上就稳住了,看仪表才知道系统自动切到了四驱模式。
馈电油耗我实测过几次,市区综合大概7.5L左右,高速稍微好一些,能控制在7L以内。考虑到这车2.3吨的体重和近5米的车长,这个油耗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些看起来很酷的配置
车载无人机是个话题性配置,提车时销售演示了一遍,当时觉得挺新鲜。实际使用频率不高,主要是操作还是有些复杂,而且现在很多地方对无人机管控比较严。偶尔带孩子出去玩会拿出来飞一圈,拍几张航拍照片,更多时候它就躺在那个专属的储物格里。
智能座舱这块做得还不错,语音识别准确率挺高,说“你好小方”能识别大部分指令。那个跟瑞幸合作的功能我试过几次,提前点好咖啡到店直接取,省去排队时间。不过这种功能更像是锦上添花,有了更好,没有也不影响使用。
辅助驾驶方面,城市NOA在广州这边表现还可以,变道、跟车都比较智能。但遇到复杂路况还是需要人工接管,特别是一些施工路段或者车道线不清晰的地方。高速NOA相对更成熟一些,广州到深圳跑过几次,基本能实现全程自动驾驶。
车友群里的有趣现象
提车后加了几个钛7的车友群,发现大家的构成很有意思。清一色的30-40岁男性,基本都有小孩,很多是二孩家庭。大家买车的理由大同小异:需要空间大的车,但又不想开MPV显得太居家;想要有点越野能力,但又不是真的要去越野。
群里经常有人分享用车心得,90%的内容都是关于城市使用的:哪个充电桩好用、怎么设置最省电、后备箱收纳技巧等等。真正去越野的可能不到10%,更多是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海边这种轻度户外活动。
有个广州的群友很有代表性,之前开的宝马X3,换了钛7后说最大的感受是省钱。以前每月油费2000多,现在基本纯电通勤,电费200不到。虽然买车时多花了几万块选择混动,但长期使用成本确实降低了不少。
半年使用的真实感受
说不后悔是假的,毕竟20万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但说后悔也不至于,这车确实解决了我的实际需求:空间够大、油耗够低、配置够丰富。
最满意的是那个空间表现,真的比同级别大部分车都要实用。平时接送孩子、周末出游、偶尔帮朋友搬个小件,都能从容应对。混动系统的表现也超出预期,特别是静音效果,比我之前那台轩逸强太多。
不太满意的地方也有,比如那个硬派的外观设计,停车时确实比较吸引眼球,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困扰。有次在商场地下车库,保安看到我这车问了好几遍是不是新能源车,最后还让我出示了绿牌才放行。
另外就是这车的定位确实有些尴尬,说它是越野车吧,我基本没越过野;说它是家用车吧,外观又太张扬。不过换个角度想,或许这种“矛盾”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买车这事,很多时候买的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钛7可能代表了很多中年男人的某种情结:既要满足家庭实用需求,又要保留一点对远方的向往。至于值不值这20万,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