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天籁价格下探,空间与舒适并存,为何还是难再火?一线用车琐事
前几天下班路上堵成一锅粥,窗外小雨噼里啪啦。地铁口对面那家二手车行门口停着辆新天籁,白色的,还没落灰。我停下来多看了两眼——毕竟小时候我爸嘴里“高端合资轿车”这四个字,经常和天籁一起出现。
翻手机的时候刷到新闻,说现在天籁最低11.98万起步,比我印象里的紧凑型还便宜。脑子里忍不住过了一遍:十年前的公爵版本可是能跟奥迪A6拼价格的,现在这行情真是变得快。有点像老朋友突然换了工作、换了城市,再见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其实身边不少人买车都奔着省心去。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上下班、接送孩子,一台油耗低、不容易出毛病的大沙发就够用了。所以你说国产新能源SUV或者轿车,这几年抢走多少市场不用多说。但有些人心里还是惦记着燃油合资中级——别克君威也好,帕萨特也罢,都降价卷得厉害。
今年头三个月的数据出来,我看了一眼,有点愣神:3442辆、4295辆、5297辆……比起以前动辄破万的销量,那确实是腰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都在追求新鲜感,对传统日系品牌兴趣淡了?又或者,是电动车太猛,把这一块蛋糕切走大半?
回头想想,其实日产天籁本身没啥大问题。尺寸上4米9多一点(4906mm),轴距2825mm,说不上短,但后排空间确实不算特别宽敞。我表弟前阵子刚试驾完回来吐槽:“要是轴距能长个五厘米,就更舒服了。”不过他最后还是夸座椅,“开起来软乎乎的,就是那个感觉。”这个“大沙发”,一直都是日系三剑客里的拿手绝活。
外观设计这些年改动挺大,也明显年轻化,看惯老款V-Motion风格的人可能会觉得现在复杂了一些。尤其前脸,大灯组跟中网连成一体,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哪家概念版。不过我个人偏爱上一代那种简洁感,新款运动气息足,可总觉得少点沉稳味道。这东西真的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有同事喜欢D柱断开的造型,我倒觉得有点画蛇添足,不过尾灯立体感很强,这部分加分不少。
内饰嘛,说真的,现在被国产品牌拉高审美之后,看回合资普遍会觉平淡。但坐进驾驶位,中控12.3英寸屏幕浮在正中间,还有仿木纹装饰板配黑棕双色内饰,多多少少补回一些质感。而且方向盘握起来挺顺手,就是低配车型仪表只有7英寸液晶+机械组合,总感觉差那么一点意思。不过平时用倒也无所谓,谁天天盯着仪表盘呢?
动力方面,如果不是对速度特别执念,大多数人都会选2.0L自吸版本。这套156马力发动机+CVT变速箱组合,用起来就是一个字“顺”。没有什么顿挫,也没什么惊喜,诞生在稳定可靠、省油省心。我邻居去年买的新天籁,每次聊起油耗就眉飞色舞:“百公里才六升出头!”WLTC工况给到6.41L/100km,在同级别里面算相当不错,他上下班每天来回50公里,一个月加两次油绰绰有余。
要追求动力的话还有2.0T可选,只不过现实生活里愿意花更多钱买动力的人毕竟少数,更何况2.0T带来的不仅仅是推背,还有更高的加油频率和保养费用。所以主销车型基本都是2.0L自吸这一档,不折腾、不闹心,这也是很多务实家庭最看重的一环吧。
其实从某种角度讲,如今11万多能拿下一台合资B级轿车,而且配置不寒碜,以前怎么敢想?但时代变化太快,就算价格跳水,人们关注焦点早已转移。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预算十来万,为啥不直接搞台纯电?”新能源优惠政策叠加补贴,各种智能配置堆满,中控娱乐系统花样百出,对于年轻用户来说诱惑力太强。而燃油B级即使性价比提升,也很难再让市场热情重新爆棚。这让我想到小时候玩具柜里的陀螺,被新的遥控赛车取代,却依然静静躺在那里,并没有哪里坏掉,只是不流行罢了。
偶尔夜深开父母家的老日产出去兜风,那份安静和平顺,还是真让人怀念。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从第一批“移动沙发”变成如今冷清展厅中的陈列品,好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利,而汽车只是见证我们生活变化的小道具罢了。有时候坐进熟悉的大座椅,会突然冒出一句话:“咦,当年怎么就迷恋它呢?”
或许等哪一天大家又开始怀旧,又或者汽油味儿成为稀缺体验的时候,会不会有人重新把目光投向这些经典燃油轿车?反正每次看到街角那台崭新的白色天籁,总忍不住慢下来几秒钟,好奇它的新主人是谁,他们会不会和我一样,在某个疲惫傍晚被“大沙发”治愈片刻?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