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值得咱们老百姓聊一聊的。
那就是旅行车,这个在咱们国内一直不怎么受待见的车型,好像突然要翻身了。
这风是怎么吹起来的呢?
起因是长安汽车和比亚迪这两个咱们国内的汽车大厂,几乎是前后脚地都把目光投向了旅行车。
长安那边公开说了,未来三年要推出好几款旅行车。
比亚迪这边呢,虽然还藏着掖着,但那个叫“海豹06旅行版”的车,照片都快传遍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离正式上市不远了。
这两家可不是小打小闹,它们跺跺脚,整个市场都得跟着晃三晃。
这就让人纳闷了,旅行车这个“万年冷板凳”,怎么就突然成了香饽饽,让这些大厂都抢着布局呢?
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地出个新车,而是咱们整个汽车市场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
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先回头看看,为啥这么多年,旅行车在咱们国家就是火不起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主要卡在两点上:一个叫“面子”,一个叫“票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咱们很多人买车,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用着舒不舒服,而是开出去给别人看,得有面儿。
什么样的车有面子?
三厢轿车,四平八稳,看着就像领导坐的,显得庄重;再后来就是SUV,高高大大,视野开阔,感觉有气势,开在路上都觉得比别人高一头。
那旅行车呢?
它就尴尬了。
在很多人眼里,它就是个轿车拉长了后备箱,屁股显得有点怪,既没有三厢轿车的正式感,又没有SUV那种高大威猛的劲儿。
甚至有些老一辈的人,私下里还觉得这造型有点像过去拉货的工具车,不吉利。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旅行车从一开始就在形象上吃了大亏。
再说说“票子”的问题。
以前咱们能在市面上看到的旅行车,基本就两类。
一类是纯进口的,像什么大众的蔚揽、奥迪的A4和A6旅行版,还有沃尔沃的V60、V90,这些车好是好,但价格也真是“好”,动不动就三四十万,甚至五六十万。
这个价钱,在当年足够买一台很不错的豪华品牌SUV了,普通家庭谁会为了一个“大后备箱”花这么多钱呢?
另一类,就是一些合资品牌零零星星尝试过的产品,比如以前的别克阅朗、斯柯达明锐旅行版,但它们要么定位不清晰,要么宣传跟不上,市场反响平平,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想买的人觉得太贵,买得起的人又觉得不值,导致车企没信心投入,产品越来越少,消费者就更没得选。
所以,旅行车就这么被贴上了“小众”、“情怀”的标签,成了少数懂车、爱车的人自己圈地自萌的玩具。
那么,为什么到了今天,情况就变了呢?
为啥长安、比亚迪这些精明得很的厂家,敢于重新把宝押在这个“冷门股”上?
这就要说到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尤其是新能源技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旅行车的几个核心痛点。
首先,就是使用成本和里程焦虑这两个大问题。
你想想,旅行车因为车身长,重量大,风阻也可能比轿车高,所以以前的燃油旅行车,油耗普遍不低。
买它就是为了能拉着一家老小到处跑,结果跑一趟长途,光油钱就让人心疼。
但现在看比亚迪要出的这款旅行车,大概率会用上他们最新的第五代DM-i混动技术。
这技术厉害在哪?
简单说,就是在城里开,你可以把它当成纯电车,充电开,一公里电费不到一毛钱,比坐公交都便宜;要是跑长途,比如从北京自驾去新疆,它又能烧油,没电了发动机自己发电,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跑个两千公里不成问题。
这就彻底把旅行车“长途旅行”这个核心功能的后顾之忧给解决了,让你既能享受旅行的快乐,又不用为高昂的油费和找不到加油站而发愁。
再看长安的规划,就更有前瞻性了。
他们不光是说要造旅行车,还把自家的“秘密武器”——固态电池的时间表都亮出来了。
说是计划2026年就能装车测试,2027年就要开始大规模生产。
固态电池对咱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安全,你基本不用再担心电池自燃这种事了;能量密度更高,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电池,能存的电更多,跑得更远。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几年后,你开着一台纯电的长安旅行车,充一次电就能踏踏实实跑一千多公里,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从中国的最北端开到最南端,中间可能也就充个两三次电。
当旅行车标志性的大空间,配上这种既跑得远又绝对安全的新能源技术,它作为家庭出游首选车型的吸引力,可以说是指数级地上升。
这背后,体现的是咱们中国车企强大的技术自信,是用实实在在的创新,在为旅行车这个经典车型重新铺平道路。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想法变了,消费观念升级了。
过去买车是为了给别人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买车,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舒服、更有趣。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90后、00后们,他们对汽车的理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车子不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个承载生活方式的“移动空间”。
你看现在一到周末,朋友圈里不是在山里露营,就是在湖边玩桨板,或者带着全套装备去骑行。
这些活动都需要什么?
需要一台车,能轻松装下帐篷、折叠桌椅、烧烤架、孩子的自行车、家里的宠物狗,甚至还有皮划艇。
这时候你再看,SUV确实能装,但很多SUV开起来晃晃悠悠,像开船一样,操控感差,油耗也高,长途驾驶人容易累。
轿车好开,但后备箱小得可怜,很多大件根本放不下。
这时候,旅行车的优点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它开起来的感觉和轿车几乎一模一样,底盘低,重心稳,无论是在高速上飞驰,还是在山路上拐弯,都特别有信心,开着不累。
同时,它那个又大又平整的后备厢,简直就是为这些户外活动量身打造的“魔术空间”。
它完美地把轿车的驾驶乐趣和SUV的装载能力结合在了一起,成了一个最均衡、最全面的选择。
这其实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早就被验证了,比如在欧洲,旅行车的销量一直很高,就是因为大家玩明白了,知道什么样的车最符合实际生活需要。
现在,咱们中国的消费者也正在经历这个从追求“面子”到注重“里子”的转变。
长安和比亚迪这些厂家,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趋势,用咱们自己的新能源技术,去激活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它们不只是在推出一款新车,更是在用中国智慧,重新定义一种更符合现代家庭需求的生活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