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丰田斯巴鲁集体召回,智能驾驶出问题,股价随即下跌

一早起来,发现小米、广汽丰田、斯巴鲁集体宣布召回,看着那消息刷屏,第一反应就是:这年头造车真难。以前大家都觉得,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发动机吗?现在发现,越是科技发达,车上花活越多,问题也跟着多了起来。小米的智能驾驶系统出问题,广汽丰田和斯巴鲁也不能幸免。到底怎么就召回上了热搜?这种事是常态吗?我们是不是对“汽车召回”总是过度敏感了?

说白了,召回其实不光是中国有,全世界车企都得面对。特斯拉、宝马、奔驰,哪个没召回过?这事就像买包饺子,偶尔发现有头发,虽然烦人,但不代表他们家的饺子就全都不能吃了。可问题到了小米这儿,事情又多了点意味。小米造车才一年多,本来就处于风口浪尖,稍有风吹草动,资本市场就开始上蹿下跳。一看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小米股价立刻来了个大回撤,一度跌了超过3%。投资人真是神经紧绷。不过你得问一句:车企召回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呢?

没错,表面上看,召回像是车企在自我打脸,承认“我家产品确实有问题”。但反过来一想,难道那种死不认错的才叫靠谱?召回其实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你发现问题,能主动站出来,不遮不掩,该整改整改,该升级升级,这反倒能赢得消费者信任。谁敢说自己家车软件百分百没毛病?每次升级系统,不就跟手机一升级就卡,车也一样要不断修修补补。小米这次召回,还用了OTA远程升级,都不用你跑4S店,直接在家里升级系统,安全隐患也处理了,这其实已经比很多传统车企先进了。

但为什么小米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可能还是“造车新势力”的身份太敏感。很多人本来就不信小米能做好汽车,现在一出现安全隐患,立刻就被放大解读。资本市场更是喜怒无常,股价就是反射弧最短的神经。往好处看,这种反应也是对小米的一种“高期待”。但你真的想过,小米这次召回,涉及十多万辆车,占它总投放体量不算少,但“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本身就是高阶配置。极端特殊场景识别不够,绝大多数时候都没问题,但只要百分之一的可能,企业就得负责到底。

再看看小米的财报,汽车毛利率已经达到了26.4%,比很多传统车企高得多。经营亏损收窄,副总裁也信心满满,说今年有望实现季度盈利。这些数据其实说明小米汽车的产品力和市场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可惜召回来得不是时候,难免给人一种“造车还没老练就出了岔子”。但是这种成长阵痛,谁又能避免呢?我就问问那些造几十年车的,召回新闻你见得还少吗?

这种召回现象,有没有另外一种视角?比如说,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智能手机,系统更新迭代是常态。以前发动机漏油,可能要全球范围通知,一车一车返厂大修。现在直接OTA一推,代码一升级,安全隐患解决,这其实是智能汽车时代的一种新解决方式。你怕什么?怕的还是车能开着出故障,不通知也不修,只管你自己倒霉。主动召回,比那种死不松口,问题藏着掖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给你来一刀要安全得多。

有网友说,小米“年轻气盛”,造车就像“黑科技造手机”,但汽车可不是手机,跑在路上的几千公斤钢铁,出问题可不是掉个电话信号那么简单。说得其实有点道理,但我们是不是也有点苛刻了?毕竟每一家“新势力”都得犯错,做到处处严丝合缝,不犯任何短板,几乎不可能。关键是犯了错以后,你怎么处理,是遮着捂着,还是坦坦荡荡召回整改,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底色。

小米丰田斯巴鲁集体召回,智能驾驶出问题,股价随即下跌-有驾
小米丰田斯巴鲁集体召回,智能驾驶出问题,股价随即下跌-有驾

小米这次主动宣布召回,虽然一堆人解读成“危机”,但也正说明它没有甩锅,没有拖延。现在的汽车安全早就不是简单的硬件问题,更多的是软件和智能系统。你看这次出问题,正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的特殊场景识别不全。人们总希望机器比人厉害,可是即便是最牛的自动驾驶公司也不敢说自己能百分百应对所有极限场景。那是不是“完美智能驾驶”根本不可能?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容忍,毕竟只要有技术进步,错误和修正本身就是很好的推动力。

股价下跌,是不是公司就要完了?其实这种股市反应,也只是一种短期“反射弧”,市场的情绪就是这么敏感。真正考验的不是几天后的股价,而是企业修正错误的能力和后续的产品质量。从最近的小米官宣来看,他们也没回避问题,直接公布OTA秋季大版本升级,还免费升级系统,这种做法,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更值得欣慰。换做以前,召回你还得自己开车去4S店排队修,光时间和精力都能把人熬秃顶,现在一键升级,安全隐患可能就比你手机系统还容易修好。

再问一句,为什么除了小米,还有广汽丰田、斯巴鲁等一堆品牌一起召回?难道大家都不靠谱了吗?其实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产品召回是监管常态,尤其是随着技术快速迭代,前沿功能难免有坑。你回头看看,马斯克家里的特斯拉一年召回三五次都不怪,大众、本田这些老牌劲旅也年年召回,越是技术领先,越容易出新毛病。你不技术迭代,固守传统当然省心,可那样做企业早晚被淘汰。

有人怀疑,小米一边亏损收窄,一边召回这么多车,财务能撑住吗?其实这就是造车的“套路”,前期你就是月亏几个亿,有了用户群体,产品成熟了,自然会盈利。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把用户的负面体验尽快转换成正面信任。造车本来就是马拉松,谁都不会一夜暴富。小米的这波危机,其实也是一波增长的契机。毕竟大家把“粉丝经济”转化成“车主经济”,能不能被车主包容支持,就看这类事件后的诚意。

你要真说,车企是不是应该对每一个安全隐患负责到底?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现代汽车已经进入“智能系统主导”模式,软件升级代替了过去的返厂修理,风险大幅降低。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安全管理”来理解召回?把它当成一种正向反馈。企业出了问题不躲不逃,能第一时间升级整改,其实是整个行业水平提升的标志。

当然我也知道,大家对小米造车始终有疑惑,尤其是第一波大规模投放刚满一年,召回就来了。可这是不是也是让企业成长的动力?苹果、三星不是每次出新品都被挑刺,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谁能最先扛住锅”。小米现在面临考验,车主和市场两头压力都在,但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态度,才是能否获得长期信任的关键。

小米丰田斯巴鲁集体召回,智能驾驶出问题,股价随即下跌-有驾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这些年智能化家电、手机、汽车,你真的相信有绝对零缺陷吗?我们愿不愿意带着包容和监督,给企业技术进步的空间?小米这次的召回,也许让资本市场消化一阵,但对于真正的产品体验者——车主来说,能够被及时保护和补救,比什么都重要。“不怕犯错,就怕掩盖错误”,这才是现代消费社会最该有的共识。

至于股价波动,投资者自有一套生死逻辑,车企本身要做的,就是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不管是召回还是升级,关键是“别坑消费者,别藏安全隐患”。一个敢于面对问题的企业,才值得人信赖。汽车行业本来就是技术与风险赛跑,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次升级都完美,但只要肯认错、肯整改,用户就应该多给点机会。毕竟,成长的过程,总要交些学费。一夜之间,谁没挨过市场的当头棒喝?

小米丰田斯巴鲁集体召回,智能驾驶出问题,股价随即下跌-有驾

希望以后大家看到“召回”新闻,不再把它当做“灭顶之灾”,而是当做“企业责任”的必修课。只有敢于自我修正的公司,才配走得更远。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