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手机突然“叮”了一声,朋友在群里发来一句:你们看看这车疯了吧?
仰望U9赛道版,极速496.22公里每小时,全球只放出来30台。
再点开一看,纽北圈速6分59秒,数据直拍脑门。
那一瞬间,朋友圈的段子手、车迷、伪懂哥,谁还睡得着?
有人说,自己做梦都没想过中国电动车能把速度榜单改成这样,仿佛一夜之间,天花板不是被掀了,是被一脚踢飞到外太空。
想想两年前,仰望U9工程车刚冒头的时候,网上一片冷嘲热讽,什么“电车就别碰赛道了吧”“中国品牌不就是会讲PPT吗”。
真不怪大家嘴硬,毕竟这年头,谁还没见过几个打着“新势力”招牌的PPT超跑?
可这次,仰望U9不吭不哈,直接在纽博格林刷个6分59秒。
那些平时在评论区“嘴遁”的家伙瞬间消声,甚至有人半夜偷偷把黑历史删了,生怕被“打脸合集”翻出来。
说到极限速度,大家都爱扯技术参数,但真到了2220千瓦,四台轮边驱动,555千瓦一台电机,谁还细琢磨碳纤维、3D打印,脑子里就剩下“这玩意能上路吗?”
其实别说普通人,这车的目标客户压根不是你我这样的“键盘党”。
限量30台,纯粹就是给那些想体验什么叫“速度的尽头是寂寞”的人准备的。
你真以为有钱人会拿它上班代步?
别闹了,真开这车去上班,保安都得多看你两眼,回家邻居自动拉开距离。
可就是这样一台“炫技”产品,背后藏着的东西远比你以为的多。
比亚迪这帮工程师,十几年磨技术,熬夜烧脑,最后把全套肌肉都堆在了仰望U9赛道版里。
和那些靠情怀混圈的老牌超跑不一样,中国品牌一出手就奔着破纪录去。
纽北刷圈、极速再飙新高,哪怕有人说“没啥用”,但这不正是技术自信的底气吗?
有时候,技术炫耀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你不服,也得服。
其实技术圈的故事,跟体育圈也差不多。
就像你看NBA,库里三分一扔全场沸腾,没人关心你能不能复制,只在乎这事儿牛不牛。
仰望U9把圈速玩成了梗,谁能想到中国品牌会在纽博格林和那些欧洲超跑“掰手腕”?
甚至有车评人直接开麦:这事儿搁五年前,就是“梦话合集”。
如今真成了现实,谁还敢说国产只能做“性价比”?
当然,质疑和吐槽还是少不了。
有人笑这车“拿来主义”,抄了国外设计,技术没灵魂。
还有人说,圈速快又咋样,家用车最怕堵在三环上,论实用还得是五菱宏光。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较真,超跑从来不是给通勤族设计的,U9赛道版更像是技术圈的“王者皮肤”,谁都知道用不上,但谁都想摸一把。
再说,限量30台,买得起的人能有几个?
朋友圈吵得热闹,结果真下单的还得排队。
你要是觉得“买不起没参与感”,那就错了。
这种极限产品,真正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技术链。
十年前谁能想到,今天电动车会成为速度的代名词?
现在的电池管理、轮边电机、空气动力学,迟早会流进你家那辆通勤车里。
技术的事,从来不是一夜爆发,是一群人几十年像螺丝钉一样一点点拧出来的。
说起来,这次仰望U9赛道版刷榜,跟当年特斯拉Plaid横空出世有点像,都是一场“技术军备竞赛”的高光时刻。
Plaid当年加速成绩一出来,网上一片“美帝科技无敌论”;如今U9把极速纪录冲到496,圈内圈外都炸锅。
你说中国品牌还差啥?
可能就差一波粉丝为它疯狂打call了。
不得不说,技术自信这事,真没捷径,得靠刷出来的成绩说话。
顺带一提,昊铂SSR、玛莎拉蒂GranTurismo Folgore,也都号称“电动超跑新贵”,可真拿圈速和极速PK,U9赛道版这波直接“降维打击”。
以前老外对中国车的刻板印象是啥?
“只能做便宜货”。
现在,技术和速度都玩明白了,真不知道有些人还有啥借口。
讲真,仰望U9的出现,多少也带点“破圈”的意味。
超跑圈子一向自带鄙视链,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的老炮总觉得自己是“贵族”,新势力进来就该在门口等着。
可U9用成绩怼天,谁还敢瞧不起?
就像体育圈的黑马杀进决赛,现场观众嘴上不服,心里妥妥认了。
当然,这种极限产品到底能不能落地,还是一堆问号。
毕竟,真要在中国城市里开到400码,想想都刺激。
就像你在欧洲杯看到黑马爆冷,比赛激烈归激烈,真要落地到社区足球场,八成还是大家伙踢野球。
可别小瞧了这些“遥不可及”的极限,今天的超跑黑科技,明天说不定就成了小排量家轿的标配。
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有时候想想,仰望U9赛道版这种“极限拉扯”,其实更像朋友圈的段子。
你没法拥有,但你能围观、讨论、调侃,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幻想一下“要是我有一辆”。
车圈和体育圈的共性,就是都需要点不切实际的梦想。
你说这玩意儿离生活远,可它真能带动一波技术升级,谁家车企不想沾沾灵感的光?
说到这,不知道你怎么看仰望U9赛道版。
是“高处不胜寒”的技术icon,还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圈内段子?
留言区别客气,直接开喷也行。
谁还没做过一场极速的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