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开着一辆车,它既不像新势力那样“话痨”,也不像传统油车那样“迟钝”,而是像一个懂你、但不抢戏的成熟伙伴——你会不会觉得,这反而更接近理想的智能汽车?
别克至境L7,就试图成为这样一个存在。
它不是横空出世的颠覆者,也不是简单贴上“电动”标签的老派换壳。它是别克在新能源战场上,一次带着伤疤和反思的回归。过去几年,这个曾经年销百万辆的品牌,从巅峰滑落至36万辆,几乎被贴上“掉队”的标签。而如今,它选择用一款名为“L7”的中大型增程轿车,作为反击的第一枪。
但这不是一辆简单的车。它是“至境”品牌的开山之作——一个由中国团队主导、完全面向中国市场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序列。换句话说,这不是美国总部遥控指挥的产物,而是真正“为中国而生”的别克。
你能在L7身上看到太多熟悉的影子:展翼式前脸依旧舒展,机盖上凌厉的筋线延续了林荫大道的庄重气质,车侧那条贯穿前后的哑光银饰条,像是在向君越时代的豪华轿车美学致敬。但细看之下,它又处处藏着新意:星空点缀的大灯、扩散式贯穿尾灯中央的“智驾小蓝灯”、无框车门配6mm双层夹胶玻璃……这些细节拼凑出的,是一个更精致、更静谧、也更懂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大别克”。
5米车长、3米轴距,让它成为目前别克最大的轿车。坐进车内,扑面而来的依旧是美式豪华那一套:翻毛皮顶棚、大面积皮革包裹、木纹与金属饰板的搭配,层次分明。前排双零重力座椅柔软得像陷进沙发,后排扶手上的触控按键阵列,把通风、加热、按摩全安排上了。只是,后排坐垫略短,加上溜背造型,对高个子乘客不太友好——如果你超过180,建议还是坐前面。
但真正让L7脱胎换骨的,是它的“里子”。
动力上,它搭载了名为“真龙”的增程系统,1.5T发动机+后置电机,纯电续航302km,综合续航1420km,百公里馈电油耗仅0.5L。关键是,官方宣称满电与馈电状态下的加速差距不到0.1秒,NVH差异不足0.5分贝——这直指增程车最被人诟病的“亏电变拖拉机”痛点。
智能化方面,L7更是下了血本。首发搭载高通骁龙8775芯片,算力据称是8295的两倍。车机不仅支持CarPlay,还预埋了哨兵模式、宠物模式,甚至预告未来OTA后能实现“金手指”功能——你可以用手指指向屏幕,让语音助手执行操作,像不像在指挥一个听话的管家?
更值得玩味的是它的智驾系统:Momenta R6强化学习飞轮大模型首次上车。这意味着它不仅能跑高速和城区NOA,还能搞定断头路泊车、极窄车位自动停入这些“高难度动作”。传统车企谈智驾,常给人“补课生”的感觉,但L7的配置清单,分明是冲着新势力的“舒适区”去的。
有意思的是,它没跟风做连屏,而是回归HUD+仪表+中控屏的经典布局,还保留了一排实体按键。这种“半步向前”的克制,反而让人觉得踏实——它没试图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新势力”,而是在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电动化路径。
可问题也正源于此:当理想、问界们已经用软件定义了用户习惯,一个传统品牌突然掏出一套“不输新势力”的硬件,消费者会买账吗?毕竟,芯片再强、模型再新,最终体验还得看调校、看迭代速度、看服务网络。
更何况,20-30万元的中大型增程轿车市场,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L7进来,面对的不是空白赛道,而是早已被理想L7、问界M7、蔚来ET5T们瓜分的战场。它的优势在于底蕴与质感,但劣势也明显: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认知度尚待重建。
我们总说传统车企转型慢,可慢的背后,是庞大的体系、复杂的供应链和对可靠性的执念。别克没有选择激进颠覆,而是用L7这样一款“既熟悉又陌生”的车,试探市场的反应。它像一个老将换上了新装备,重新站上擂台,眼神里有不甘,也有谨慎。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人人追求“颠覆”和“极致”的时代,一个愿意慢慢进化、讲究平衡的选手,还有没有胜出的机会?
或者说,当智能汽车越来越像手机,我们是不是也悄悄怀念起那个车更像“车”的年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