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一个带着浓厚小众气质的产品试图拥抱大众市场,我都忍不住想问:当大家都想“高端化”,每个人都想走出“特色”,到最后能剩下几个真高端,能留下哪点真特色?
你看,张建勇的决心和余承东的野心,现在就碰撞在了“享界S9T”上。这场戏,其实不单纯是一台车闯出来,就是一场关于中国新能源、高端化、品牌主导、科技赋能的四重奏。而终极问题就一个:这车,能让北汽翻身吗?
我们先得问一句:小众车真的有大众梦吗?
“旅行车这个品类,在中国根本不是主流。”这句话说出来,很俗,也很残酷。中国消费者心里那根弦,从来没偏向过旅行车。家用买SUV,讲究空间;低调要轿车,讲究气场。旅行车在欧洲是爷爷奶奶的传家宝,在大陆就是“不温不火”。别说研发,真正开上路的都得是有点“文青气”的车主。
而现在,华为带着北汽,来了一出“拖我一把,带你起飞”。张建勇掏出了决心,直言“要ALL IN享界”,而余承东则拿着“口碑炸裂”“旗舰配置”“降价真诚”一套组合拳砸下来,就想把小众干成大众,把沉默变成销量。
这逻辑行得通吗?我觉得,里面有几个关键逻辑,值得大家再想想。
第一,消费者的认知短时间能扭过弯来吗?
别看预定火爆、话题热度拉满,小订量突破四万,看着是半只脚迈进爆款。但真能撑起北汽高端化的梦吗?根据过往的经验,那些最终年销几万台的“舶来品”车型,国内能火出圈的,除了MPV和SUV,几乎没有。中国人买车讲究“气场”和“面子”,旅行车的气质偏低调、偏生活,在“开得起大车就是成功”主流语境下,天然就少了点“爆红基因”。
说白了,需求不是靠一句话说出来的,是消费理念、生活场景、用车习惯堆出来的。张建勇和余承东当然看见,小众不是问题,但小众想变大众,绝不是靠一波降价、一波推广、一个新锐品牌能立刻解决的。现在你再问问九成中国家庭,买车优先级还是“空间大、油耗低、后期省心”,旅行车最大的几个卖点——空间变通、生活方式、高级感——在他们心里根本排不上号。
第二,一台车再旗舰,能救企业命吗?
这事很现实。北汽常年亏损,新能源板块尤其吃紧。要不,也不用梳理产品线、砍掉EU系列,全押“极狐”和“享界”两张牌。说“享界是救命稻草”,绝不是危言耸听。你去看北汽蓝谷历年财报,没有大规模销量,别说利润,连生存空间都要被挤压。问界能再现奇迹?享界就能百试不爽?市场环境早就变了。现在新能源高端拼的是“拼技术、拼体验,同时还得拼价格”。华为的赋能肯定有用,“乾崑智驾”“车机生态”这些词足以吸引科技党和年轻族群。但问题是,这帮人终归是少数。你指望凭着一批新潮科技,就把旅行车硬生生塞进四五线城市老百姓车库?那风口过去得比想象中还快。
第三,品牌主导权,到底是谁说了算?
“让出灵魂”这事儿,可能只有业内人才琢磨。可实打实的销量和利润,才是北汽、华为关心的话题。华为的号召力,能不能通过“鸿蒙智行”,给北汽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要看,这场合作究竟是“华为带货”还是“北汽制造”,消费者究竟是被华为吸引,还是只被“性价比”带动。你去问问买问界的车主,到底看重啥?大部分人最后还是落在了“配置高、体验好、价格合理”这几句。而这种心态移花接木到享界,不是没可能,只是风险比问界更大。
第四,新赛道真的能走出新出路吗?
大环境是这样的:家家都在推新。新能源轿车、SUV堆成山。这时候,敢切进旅行车细分市场,是胆子够大。但勇气和命运未必成正比。这种“差异化”的尝试,假如品牌背书足够硬、渠道够全、服务够成熟,或许真能做起来。但如果只是靠一阵子噱头,热度过两月就消退,终端销量跟主流产品还是两样。
北汽的算盘其实很明白:靠享界高端化,做利润大头;极狐守好份额,保底归零。尽管放风明年还要出越野车型,“扩大矩阵、打造个性”,听着都豪迈。但资金投进去近200亿元,三年时间能不能见成效,不是发布会喊口号能算出来的。
那么,到底问题在哪?
核心其实就在“用户转化”和“规模效应”。一款极具探索性的车型,短期获得市场关注不难。但真要让旅行车这种小众类型撬动整个大众消费结构,除了品牌和产品硬,还得时间、教育、习惯的培养。华为加持、鸿蒙加码,不代表市场转移就会快进键。你回头翻历史,除了当初的MPV普及,是因为用途场景真的被唤醒,而旅行车在中国目前还没形成这样的大基盘。
更何况,新能源市场已经卷成啥样了?蔚来ET5T、腾势Z9GT分分都活成了“实力玩家”,结果月销四五千样样难破圈。享界S9T凭首发热度的四万订单,的确是了不起,但能不能转化为真实的年销量,才是检测“爆款”含金量的关键。别忘了,“预定火爆”到“销量持久”,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陡的消费认知大山。
那有没有希望?
不是没有。首先,含“华量”高的产品,科技力和新鲜感赚了足够多眼球,这是享界S9T最大的优势。其次,三十万起的定价打了国产旅行车一个价格“地板价”,有效激活了本就蠢蠢欲动但观望中的消费人群。最后,这种“旗舰新品+战略资源ALL IN”的姿态,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证明华为和北汽真不是玩票,而是真的想“赌个未来”。
但我想,大家还要再耐心点。技术是推动不了全部市场的,品牌也不是一夜崛起就成信仰。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残酷,假如盲目追新、过快布局、只靠明星效应带销量,很容易昙花一现。未来三年,享界能不能变成问界2.0,北汽能不能用这条高端化线路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没人有答案。这才是行业里最惊险也最有悬念的地方。
所以最终结论只剩一句话,“小众车的大众梦”是不是童话,最后还是得看中国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张建勇和余承东赌上了决心和野心,但买不买账的,还得是你我他。如果有一天,享界成了那道轿车与SUV之间风景线,北汽翻了身,华为再上巅峰,那无非是一场品牌、技术与消费者三方博弈后,市场用票子投出来的结局。否则,忙活半天,最终极可能只是又一个“带着高端光环的小众车”,命运和过往那些前赴后继的玩家,并无二致。
留个问题给大家:你,真的会掏腰包买单吗?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