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四年前上海外滩那场极其震撼的无人机表演,当时足足有三千多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组成了一系列图案和文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你好,中国”这四个大字。
这场堪比电影大片的盛大场面,主角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带来的一个豪华品牌——捷尼赛思。
当时那个架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下定决心要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了,当初的豪情壮志似乎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
数据显示,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韩国宾利”,在中国市场累计亏损了将近30亿元,而总销量却只有区区4710辆。
我们简单算一笔账,用30亿的亏损除以4710辆的销量,得出的结果让人咋舌:平均每卖出去一辆车,就要亏掉超过63万元。
这已经不是做生意了,简直像是在做公益。
更让人觉得有些尴尬的是,据说连他们公司内部的中国员工,都很少有人愿意自掏腰包购买自家的产品,甚至有传言说,一位公司高管因此在会议上情绪激动,认为中国员工对公司缺乏认同感和感情。
一个雄心勃勃的豪华品牌,为什么会落到如此田地?
这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一个品牌要想在消费者心中扎根,最起码得让人家记住你叫什么。
可捷尼赛思在这最基本的一点上,就让中国消费者感到一头雾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已经是它第三次进入中国市场了,而且每次来都换一个名字。
最早在2008年,它以“劳恩斯”的身份出现,试图冲击高端市场,但没能掀起什么波澜,最后不了了之。
到了2014年,它改名为“捷恩斯”,再次尝试,结果依然是石沉大海,市场反响平平。
直到2021年,它又换了个马甲,叫“捷尼赛思”,并且搞出了那场声势浩大的无人机秀。
这种频繁更换身份的做法,对于一个想建立高端形象的品牌来说,可以说是犯了大忌。
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你今天叫这个名字,明天又换一个,消费者刚刚对你有点印象,你又改头换面了,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怎么可能在大家心里留下一个清晰、稳固的印记呢?
这就好比认识一个新朋友,他每次见你都用不同的名字,你自然会觉得这个人很不靠谱,很难产生信任。
反观其他同样来自亚洲的豪华品牌,比如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从进入中国市场那天起,就始终坚持用一个名字,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才有了今天在市场上的地位。
捷尼赛思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让它在消费者眼中始终像个陌生的过客,难以建立起品牌认知和忠诚度。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定价和产品定位,这也是一个让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
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价格普遍定在了30万到40万元的区间。
这个价位是什么概念?
这是传统豪华品牌竞争最激烈的核心地带,奔驰的GLC、宝马的X3这些市场上的“硬通货”都在这个范围里。
作为一个新来的挑战者,捷尼赛思直接把竞争对手锁定为这些根深蒂固的德系豪强,这种勇气值得佩服,但消费者心里自然会问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花和买奔驰、宝马差不多的钱,去买一个你这个韩国品牌呢?
在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观念里,韩系车的最大优势是“性价比”,也就是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配置。
现代和起亚过去在中国市场就是靠着这个策略站稳脚跟的。
现在,捷尼赛思突然说自己是豪华品牌,要卖豪华价,却没有给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
品牌溢价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它需要深厚的历史底蕴、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广泛的市场认可来支撑。
在这些方面,捷尼赛思显然还很欠缺。
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没有意识到,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就在它还在努力证明自己比德系品牌更有“设计感”的时候,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比如理想、问界等品牌,已经用全新的产品理念改变了消费者的购车标准。
大屏幕、智能车机系统、先进的辅助驾驶、舒适的乘坐体验,这些科技感和体验感上的创新,成为了新的豪华定义。
相比之下,捷尼赛思的产品虽然在设计和做工上不错,但在智能化和本土化体验上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这让它在面对新老对手的夹击时,显得卖点不足,难以打动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
再来说一个最现实,也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那就是售后服务网络。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买车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保养、维修才是长久的事情。
一个方便、可靠的售后服务体系,是豪华品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然而,捷尼赛思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严重“偏科”。
根据公开的信息,直到现在,捷尼赛思在全中国范围内也只有19家门店,而且这些门店大多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还是用奔驰来做个对比,奔驰在中国的授权经销商网络超过了600家。
这种悬殊的差距直接导致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很多地区的车主,买车之后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整个省份都没有捷尼赛思的售后服务点。
这意味着,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保养,或者车辆出了一个小故障,车主可能都得开着车或者叫拖车,长途跋涉几百公里,跨省去进行维修。
网上就有车主抱怨过,自己的车坏了之后,厂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把车拖到重庆去修,光是车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好几天。
这种体验对于任何一个车主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大家花几十万买一辆车,图的是方便、省心,结果却因为售后问题给自己添了这么大的麻烦和时间成本,这完全背离了购买豪华车的初衷。
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恐怕这位车主下次换车时,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品牌拉入黑名单,并且还会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自己的遭遇。
当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捷尼赛思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也开始寻找出路,并且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定:在中国实现国产化。
他们的负责人也坦言,国产化是在中国市场生存下去的必要选择。
这个决策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国产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成本的降低,预计整车成本能够下降三成以上。
这样一来,原本售价30多万的车型,未来价格很可能会下探到25万左右的区间,价格上的竞争力无疑会大大增强。
不过,仅仅是降价还不够,捷尼赛思似乎也意识到了产品本土化的重要性。
目前有消息称,他们正在积极与华为等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进行洽谈,未来的国产车型很有可能会搭载上鸿蒙车机系统。
如果这一合作能够达成,那对于捷尼赛思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这意味着它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外来和尚”,而是开始真正地融入中国的智能化生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接地气、更好用的智能座舱体验。
这一系列向中国市场、向中国消费者习惯靠拢的举动,或许是它扭转颓势的最后一搏,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步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