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星光730实车到店,大过奥德赛,配电动侧滑门+二排独立座椅!
这波操作是要干啥?
2024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国多地五菱经销商陆续放出实拍图——一款挂着"星光730"尾标的MPV悄然到店,网友围观后炸锅:"这尺寸怕不是把奥德赛当弟弟?""电动侧滑门+二排独立座椅?五菱这是要抢合资饭碗?"
要说今年车市最"卷"的赛道,MPV绝对排得上号。
上半年别克GL8靠换代续命,丰田赛那降价求生存,没想到到了9月下旬,向来主打"国民代步车"的五菱甩出大招。9月20日,五菱官方低调宣布"星光730开启终端品鉴",9月23日正式开启预订,紧接着全国多地4S店就摆上了实车。
这车一露面,围观群众的第一反应不是"便宜不便宜",而是"这体格咋比奥德赛还猛?"
配置单上赫然写着"电动侧滑门+二排独立座椅"——要知道这两项可是20万级MPV的标配,五菱这次是真打算"硬刚"合资中高端了?
五菱星光730凭啥敢说"大过奥德赛"?
尺寸数据打脸了谁?
9月下旬第一批到店的星光730还裹着防尘布,但这车的"大块头"气质已经藏不住了。从车头看到车尾,线条拉得特别长,D柱几乎垂直往下落,在家用MPV里可不多见。有媒体跑去经销商那儿实地测量,拿卷尺一量,数据出来就让人吃惊了。
看最直观的车身尺寸——长4910毫米、宽1850毫米、高1770毫米,轴距达到2910毫米。
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
咱们拿合资标杆本田奥德赛来对比就清楚了。奥德赛的车身尺寸是长4861毫米、宽1820毫米、高1712毫米,轴距2900毫米。简单算一下,星光730在长度上比奥德赛多出49毫米,宽度多30毫米,轴距也多了10毫米。
别小看这几十毫米的差距,放到实际空间里,那可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这里得说个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消费者买MPV,总觉得合资品牌的尺寸做得更大更舒服,国产车可能就是"看着大实际坐着挤"。但星光730这次用硬数据打破了刻板印象。
车身尺寸全面超越奥德赛,这在十几万价位的MPV市场里,还真不多见。有懂行的人算了一笔账,星光730的轴距虽然只比奥德赛长10毫米,但因为它的D柱位置更靠后,车内有效空间实际能多出不少。
9月底有汽车博主专门去4S店做了空间体验。坐进二排,把前排座椅调到1米75左右身高的正常驾驶位置,后排腿部空间能达到三拳半左右。
三拳半是个什么概念?
普通人的拳头宽度大概是8到9厘米,三拳半就是接近30厘米的腿部空间。数据放在同价位MPV里,基本没有对手。奥德赛的二排空间通常在两拳到两拳半之间,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
让人意外的是三排空间。
很多家用MPV的三排就是个"应急座",成年人坐进去膝盖顶着二排椅背,头发碰着车顶,长途坐下来简直受罪。但星光730的三排空间明显做了优化,1米75的成年人坐进去,头部还能剩一指的距离,膝盖也不会死死顶住二排。虽然跟二排的舒适度没法比,但起码能让人正常坐个把小时不难受。
这背后的设计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五菱团队很清楚,2024年买MPV的家庭用户,最看重的就是"全家老小都能坐得舒服"。以前MPV市场有个怪圈——要么买商务MPV,空间大但价格高;要么买工具车,便宜但坐着难受。五菱这次就是要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找到平衡点。用接近5米的车长、超2.9米的轴距,对标合资品牌的空间表现,但价格可能只要合资车的一半。
从市场数据也能看出家用MPV对大空间的渴求。
乘联会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MPV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里,有8款的轴距都超过了2850毫米。消费者用真金白银在投票——空间不够大的MPV,市场根本不买账。五菱看准了趋势,把星光730的尺寸拉到同级天花板,用"越级空间"来抢占10到15万价位的市场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五菱这次并不是单纯为了大而大。车身虽然接近5米,但整体造型比例控制得不错,不会给人那种"面包车"的笨重感。前脸采用了比较硬朗的线条设计,侧面腰线从前翼子板一直延伸到尾灯,视觉上拉长了车身。
在保证空间的同时,也照顾到了家用车消费者对颜值的需求。毕竟现在买车的主力是80后90后,他们可不想开着"工具车"的外观去接送孩子上学。
电动侧滑门+二排独立座椅,五菱的"高端配置"到底香不香?
如果说尺寸是星光730的"面子",那配置就是它的"里子"。
9月下旬实车到店后,最让人惊讶的不是车有多大,而是它居然标配了双侧电动侧滑门和二排独立座椅。要知道,这两项配置在以往都是20万级合资MPV的专属,10万出头的国产MPV基本碰都不敢碰。
说说电动侧滑门。传统MPV的手动侧滑门虽然便宜,但用起来是真不方便。冬天戴着手套推门费劲,夏天暴晒后滑轨容易卡顿,下雨天一推一手水。
五菱这次上电动门,操作方式跟高端车型一样——B柱内侧有个按键,轻轻一按,门板就自动往后滑开。
整个过程很安静,没有传统机械门那种"咔咔"的金属摩擦声。
是安全性配置。套电动门系统配备了防夹功能,当传感器检测到两侧有障碍物时,门板会自动停止并轻微回弹。设计对家庭用户特别重要。
想象一下,停车场里车位紧张,隔壁车停得很近,普通侧滑门一拉开可能就刮到旁边车了。但电动门有防夹功能,检测到距离太近就会自动停下,避免了剐蹭的风险。对于家里有小孩的用户来说,功能是刚需。小朋友力气小控制不好力度,自动门能防止夹手的危险。
有人可能会问,电动侧滑门会不会很费电?
担心其实多余。如果是燃油版车型,侧滑门的电机功率很小,从12V电瓶取电,对整车电力系统几乎没影响。就算天天频繁开关,电瓶的负担也不会明显增加。如果是插混版或纯电版,那就不用担心了,动力电池容量足够大,侧滑门的耗电量连零头都算不上。
再看二排独立座椅。
传统的MPV二排要么是连体座椅,要么是简单的分体座椅,坐起来跟前排没太大区别。但星光730的二排做了明显升级,两个座位完全独立,中间留出了接近230毫米的通道,宽度足够成年人侧身通过,去排不用翻座椅那么狼狈。
每个二排座椅都带独立扶手,细节看似简单,实际用起来舒适度提升很大。
长途坐车时,胳膊有地方放,整个人能放松不少。高配版还配了可调节腿托,坐上去之后把靠背往后调、腿托抬起来,整个人能呈现一个接近半躺的姿势。舒适度,跟高铁商务座有得一拼。
有汽车媒体做过对比测试,把星光730的二排座椅跟奥德赛的"魔术座椅"放在一起比较。奥德赛的优势是灵活多变,座椅能前后左右移动,甚至能折叠起来腾出更大空间。但论舒适性,星光730的独立座椅明显胜出。
座椅填充更厚实,腰部支撑更到位,长时间乘坐不容易累。对于家用MPV来说,舒适性显然比花哨的功能实际。毕竟大部分家庭买MPV,是为了全家人出行时坐得舒服,而不是为了在车里玩"变形金刚"。
这两项配置加起来,改变了星光730的产品定位。以前提到五菱,大家第一反应是"能拉货、皮实耐用但不够精致"。现在电动门加独立座椅一上,产品调性立马不一样了。
不再是个"升级版面包车",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用舒适型MPV"。
一个朋友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也跟着一起住,之前一直纠结买什么车。看了星光730之后他下定决心等上市,原因很简单——"老人家坐后排有独立座椅舒服,孩子上下车电动门方便,空间还够大能装全家行李,是价格可能就十来万,性价比上哪儿找去?"
五菱为啥"高端化"?
背后的市场逻辑有多野?
五菱推出这么一款配置堆满、尺寸越级的MPV,背后的逻辑其实藏着一盘大棋。
2024年的汽车市场跟几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MPV细分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看消费群体的转变。以前MPV的主力买家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老板,买来主要用于商务接待。那时候的MPV市场,别克GL8、本田奥德赛合资品牌基本垄断了话语权。但从2020年开始,尤其是三胎放开后,家庭用户成了MPV市场的主力军。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MPV销量中,超过60的是家庭用户购买的。买家要的不是"商务范儿",而是实实在在的大空间、高配置和合理价格。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错位。合资品牌虽然在MPV市场耕耘多年,但它们的产品思路还停留在"商务优先"的阶段。奥德赛卖23万起,GL8是要30万往上走,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价格实在有点吃不消。
别克刚推出没多久,售价也在17万到24万之间。车配置确实不错,但价格摆在那儿,很多家庭用户只能望而却步。
五菱看准的就是价格空白。
10到15万区间,以前要么是小尺寸的工具型MPV,比如五菱自己的荣光系列,能拉货但谈不上舒适;要么是合资品牌的入门版车型,低配低价但配置寒酸。真正能满足"大空间+高配置+亲民价格"三个条件的车,市场上几乎找不到。
星光730就是要填补空白——给你接近5米的车长、2.9米以上的轴距、电动侧滑门、独立座椅,价格可能就在10到13万之间。定位,切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
再说技术储备。
有人可能会质疑,五菱以前做的都是"便宜大碗"的车,现在堆这么多配置,质量靠得住吗?
担心不是没道理,但五菱这几年在制造工艺上的进步确实不小。
柳州工厂的冲压精度已经达到了0.01毫米级,水平跟合资品牌持平。电动侧滑门的供应商是给日系车供货的老牌企业,二排座椅的骨架结构据说经过了20万次耐久测试,相当于家庭正常使用10年的强度。
从星光S的市场表现也能看出五菱的进步。
款车2023年上市后,凭借"大空间+混动+10万出头价格"的组合,迅速在紧凑型SUV市场站稳了脚跟。很多用户反馈,星光S的做工用料比预期好不少,开了一年多也没出什么大问题。给了五菱信心,也给了市场信心——国产车不再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只要肯下功夫,完全能做出质价比高的产品。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供应链的成熟。
中国这些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积累已经相当深厚,电动侧滑门、电动座椅、多媒体系统以前被合资品牌垄断的配置,现在国内供应商都能提供成熟方案。成本降下来了,国产品牌才敢大胆堆配置。
五菱作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之一,在供应链整合上有天然优势,能拿到比较好的配件价格,也是它敢把星光730配置拉满还能保持低价的底气所在。
从战略层面看,五菱推星光730还有深的用意。
近两年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燃油车品牌带来了巨大压力。比亚迪、理想、问界新势力,都在抢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五菱虽然在微型电动车领域有宏光MINI EV爆款,但在家用大车市场存在感不强。
星光730同时推出燃油、插混、纯电三种动力版本,就是要在家用MPV市场打一场翻身仗。
用越级的空间和配置,以及灵活的动力选择,把那些在GL8和奥德赛之间犹豫的家庭用户拉过来。
网友都在问问题,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星光730的消息一出,网上讨论最热烈的就是价格问题。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车到底能卖多少钱?
会不会真的比奥德赛便宜一半?
从五菱以往的定价策略来看,星光730很可能会给市场一个"意外惊喜"。星光S作为紧凑型SUV,起售价定在7.98万,顶配也就12万出头。星光730虽然是中型MPV,尺寸和配置都有提升,但考虑到要抢占市场份额,定价应该不会太激进。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车的价格区间会落在10万到13万之间。
价格比奥德赛的23万起步价便宜了整整10万,确实算是"腰斩"了。但比五菱自家的低端MPV比如荣光,又要贵出3到5万。定位很清晰——不跟自己的低端产品抢市场,专门去切合资品牌的蛋糕。
还有人担心电动配置会不会影响续航。
问题分两种情况看。如果选的是燃油版,完全不用担心。电动侧滑门和电动座椅的电机功率都很小,从车载12V电瓶取电,日常使用对油耗没有任何影响。电瓶的容量设计本来就考虑了用电器的负荷,不会因为多了电动门就导致电瓶亏电。
如果选的是插混版或纯电版,那就不是问题了。
动力电池的容量通常在几十千瓦时,侧滑门和座椅的耗电量顶多就是几百瓦,连动力电池容量的零头都算不上。
关于耐用性的质疑也不少。
毕竟五菱给人的印象是"能拉能跑但粗糙",现在上这么多电子配置,会不会容易坏?
从实车的细节来看,五菱这次确实在品质上下了功夫。
车门铰链用的是高强度钢材,座椅骨架是铝合金材质,都不是能偷工减料的地方。五菱这几年在品控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宏光系列车型在皮实耐用上积累的口碑,应该能延续到星光730上。
当然,新车上市后的真实可靠性还需要时间检验,但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五菱对款车的品质还是有信心的。
最后一个热门问题是,星光730跟同价位的比亚迪宋MAX、传祺M6比,到底谁值?
三款车各有特点。宋MAX的轴距是2785毫米,在空间上明显不如星光730。传祺M6的轴距2810毫米稍微好一点,但它的起售价就要11.98万,而且低配版是没有电动侧滑门的,只有高配才有。
星光730如果能把起售价控制在10万出头,同时标配电动门和独立座椅,性价比优势就很明显了。
当然,最终还要看实际的配置分布和定价策略,但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星光730走的是"同尺寸低价,同价位高配"的路线,在价位段确实挺有杀伤力。
结语:五菱这次不是"莽",而是"精着呢"!
从9月下旬实车曝光到10月初的持续发酵,星光730在车圈掀起的讨论热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一款还没正式上市的国产MPV,能让这么多人关注和讨论,本身就说明了它戳中了市场的痛点。五菱用"越级尺寸+实用配置"的组合拳,给家用MPV市场扔进了一颗石子。激起的不仅是水花,可能是合资品牌长期以来的价格体系松动。
想想看,当一个普通家庭发现"12万就能买到比奥德赛还大的MPV,还带电动门和独立座椅"的时候,他们还会为合资品牌的那点"面子"多掏10万块吗?
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在星光730上市后的销量数据里找到。五菱这次不是在盲目冲高端,而是看准了市场结构变化的时机,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去争夺那些被合资品牌定价策略"劝退"的潜在用户。
波操作,五菱不是在"硬刚"合资,而是在用实力告诉市场一个道理——"国民神车"的标签可以升级,但"让老百姓花小钱办大事"的初心从来没变过。
至于最终定价和上市后的真实表现如何,咱们10月车展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