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销量领先,新能源热度高,自主品牌崛起

大家伙最近都看什么车,怎么买车,有没有被新能源车刷屏?打开手机APP,铺天盖地的是电车广告,电池多牛,智驾多强,多少年轻人跃跃欲试——可等你凑到4S店门口再瞅,最热闹、销量稳居前排的,依然是那些老面孔、老名字的燃油车,而不是某些新晋网红的新能源车型。这事,是不是有点意外?还是其实根本不意外?我觉得,这里面的门道,大概比很多人想象得都多。

数据不会说谎,9月第二周,轩逸冠绝榜单,朗逸、博越L也是气势如虹,数一数二的销量都落在它们头上;凯美瑞、CR-V、帕萨特这些“油腻大发”的“老司机”车型,全都榜上有名,成绩还不赖。新晋的自主品牌,比如星越L,混得进前十,也算给国产车涨了点颜面。问题来了,大家到底在追求啥?新能源都吆喝喊成这样,怎么主角还是燃油车?

那是不是说,老百姓其实根本不买新能源这一套?还是油车就是更香?又或者,咱们其实是更信得过这些看起来“面熟、用顺手”的老生活必需品?说到底,买车不就是一件图实惠、讲安全、想省心的大事嘛。你真让大把普通家庭砸锅卖铁去找那种依赖超级快充、动不动OTA升级换号的新花样?他们可能更愿意信赖那些开了十年二手还能卖点钱、刹车油门都稳当的燃油车。

我想,这背后不仅是“市场惯性”的问题。你看看轩逸、朗逸,俗话说得好,“便宜、省油、修理方便、二手容易卖、空间踏实够用”,都这些基本盘。很多人买车其实很保守的,尤其家里第一辆,真心不想冒什么风险。新能源吧,近两年刚有点意思,可电池寿命、后期维护、冬天掉电、充电桩普及……这些顾虑依然没法一夜清零。新鲜的东西,谁都希望它成功,可真花自己的钱,还是得踏实。

再说,现在的新能源车,价格是真不便宜。有朋友吐槽说,“十万出头想买个靠谱纯电,小毛病贼多;花二十多万,和油车配置其实也差不太多,就是动力平顺点,省点油钱。可买油车一趟加油十分钟,电车大老远找桩、充半小时,这时间谁不心疼?”你要说啥人最能接受电车?有条件家里装桩、城市通勤主打短途的人群更行。可千万别低估中国的人口和地理格局,三四线城市乡下老哥,看见加油站就放心,充电桩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电线杆呢。

油车销量领先,新能源热度高,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SUV阵营也挺有意思。博越L、CR-V、RAV4荣放这些车,家用、拉货、偶尔出去玩,空间、通过性不说无敌但绝对给力。新能源SUV也多,但纯电SUV从来不是主流,无非插电混动搞搞补贴,自己网友都说,电混动力只是“过渡品”。真正的大面儿还是油车为王。你说现在谁敢真就电车长途自驾?天冷天热,心里都没底;油车你从长春开到拉萨,唯一担心的就是路上有没有加油站。

另一边,看见了嘛,油车销量榜单上自主品牌的亮眼,多半还得感谢“卷价格”和“卷配置”。中国制造在油车赛道上已经很能打了,比如逸动、艾瑞泽8,空间舒适,配置丰富,关键是价格不离谱,这才真正对得起普通老百姓的钱包。再回想自主品牌十几年前只会“便宜+低质”,现在真不是一回事儿,说不服都难。别忘了高端车市场,奥迪A6L、奔驰C级、宝马3系,这些老牌豪华,每次换代都讲究一个“进化”,安全、舒适、二手保值、装X必备,一代一代用户情怀以及对品牌信任早就跟新势力拉开差距了。

其实,合资品牌的强势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大部分消费者在买车这事上,讲的不是“创新”和“颠覆”,而是“妥当”和“靠谱”。技术成熟、故障率低、售后网络健全,这三样基本盘谁做得好,用户口碑早就积淀下来了。大家心里想得很明白,新能源再怎么火,合适自己的才行。你看榜单上油车的梯队分布:一头是轩逸、朗逸这种走量家轿,另一头是凯美瑞、雅阁这样的中型车,再来一把德系豪华,中间再夹个吉利、奇瑞的自主家用,全都各取所需,毕竟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变。

当然,新能源这波肯定不是假的。政府鼓励、企业猛投、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大势。如果给到你一个不限续航、超级快充、跟开手机一样无感维修的电动汽车,估计不少人也会心动。可惜现实往往没那么顺,花的是真金白银,谁都得掂量风险、日常便利、未来保值。有人问:“到底多久新能源能反超燃油?”其实不用猜,哪天电池安全彻底靠谱了,哪天电车真能不挑气候、不怕掉电、不用满世界找桩充;哪天新能源能像油车一样,十年老车还能换个好价钱,用户没有什么心理负担,那天就到了。现在这事儿,不好说。

油车销量领先,新能源热度高,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也要承认,车圈最近几年确实脑洞大开,各种花里胡哨都敢玩。智能化、网联化、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讲故事谁都会,真要做成扎实的产品却很难。新能源车在头部城市真火,但全国总体市场还是那几个忠诚燃油选手拿基本盘。为什么?因为老百姓不关心高科技花活,他们最关注的还是:“用得住,别坑人,还有点牌面。”油车在这方面依然有壁垒。

至于未来,是不是油车就完全守住阵地了?我看未必。新能源肯定要一步步上去,油车也会慢慢减少。但这条路没法一步到位,油车的逻辑简单直接:技术成熟、保值、修理便利,哪怕被新能源冲得只剩百分之几十份额,依然扎实管用。新能源的逻辑呢?高成长、高炒作、高风险,你要是真敢ALL IN,可能会登顶,也可能摔得疼。所以,整个市场才会像现在这样——两条腿走路,谁也吃不了独食。

有句话说得好,历史新旧交替,从来不是革命式的“砰”一声翻天,而是慢慢自然而然的分流。等你哪天开车出去,路上纯电、增程、混动和油车混在一起,你也不会大惊小怪。消费是真实的,用户也不是傻子,自己掏腰包的选择,胜过无数厂商的宣传。现在,燃油车还能在销量榜上稳居头部,靠的不是情怀,不是守旧,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市场适应力和厚重的生活经验。谁都知道新东西有吸引力,但最终拼的还是落地的实用、本底的安全还有能不能安心地过日子。

总有人说,新能源终将全面取代燃油车。我并不反对,但换句话说,油车能忍这么多年,各种暴雨、大雪、泥泞、千里无桩的地方,照样出色工作。新能源要想踩着油车走上王座,得把这些都拔掉钉子,否则落地难。现在,燃油车扎根市场底层的耐用、保值、方便这三大硬核理由没变,销量榜单反映的不是谁更时髦,而是整个社会对稳当、靠谱、安全的老朋友依然没舍得换。新能源再热,它们也得跟这些老兄打一场持久战。

你要问我怎么看未来?明确告诉你,未来当然属于新能源。但今天和明天,甚至未来三五年,是燃油和新能源的并存局。大家各取所需,谁都别瞧不起谁,口号谁都能喊,日子还得实实在在过。燃油车销量还这么坚挺,本质说明,中国消费者的选择眼光还很现实,很冷静,谁脚踏实地谁有饭吃。一句话:新故事爱听,老道理最稳。等新能源把所有“填坑补课”都做完了,咱们自然会用脚投票。现在,燃油车依然是这个时代最有底气的选项之一,这不是倒退,更不是落伍,这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用自己的日子投票得出来的结论——你说,这是不是最服气的答案?

油车销量领先,新能源热度高,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油车销量领先,新能源热度高,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