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五连涨”势如破竹,上汽巨轮破浪前行
5月终端交付同比增长超10%,前五个月累计交付182.4万辆,自主品牌占比飙升至64%——这不是某家新势力的冲刺成绩单,而是上汽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的答卷。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销量同比上扬。在车市内卷加剧、价格战频发的当下,上汽凭什么逆势而上?我开着刚在香港车展亮相的智己L6 IM5,在维多利亚港边兜了一圈,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答案也渐渐清晰:这不是偶然的反弹,而是一艘“旗舰巨轮”系统性进化的必然结果。
自主品牌:握指成拳,打出组合拳
要说上汽这波“五连涨”的核心动力,自主品牌无疑是头号功臣。今年前五个月,上汽自主品牌卖了108.1万辆,同比猛增21.9%。这背后,是年初那次大刀阔斧的组织改革——把乘用车、国际业务、研发、科技公司统统整合进“大乘用车板块”,真正实现了“研发-制造-营销”一盘棋。
我试驾的智己L6,就是这套新体系下的“尖刀产品”。坐进驾驶舱,最直观的感受是“静”。不只是隔音好,而是那种从底盘传来的细微震动都被过滤掉的“高级静”。这得益于它采用的全铝底盘和智能空气悬架,配合自研的“四轮转向+线控转向”系统,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得像贴地飞行。上汽的“四步走”智能底盘战略,正在把机械操控推向“具身智能”的新境界。
不止是高端品牌。上汽大通5月卖了1.8万辆,同比增长11.7%。我曾开着大通MIFA 9跑过长三角商务接待路线,第三排座椅的腿部空间堪比MPV“天花板”,而且全车六座都是独立航空座椅,二排小桌板展开后,能在车上开个小型会议。这不是简单的“空间大”,而是上汽对商用场景的深度理解——它知道老板们出差时,最需要的是“移动办公室”。
而五菱,依旧在走自己的“人民路线”。宏光MINIEV系列虽面临竞品围剿,但五菱通过推出更高续航、带空调、支持快充的升级款,稳住了基本盘。我有个做社区团购的朋友,一口气买了三辆五菱缤果,他说:“拉货能装,充电便宜,停车不愁,关键是故障率低。”在三四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五菱的“实用哲学”依然坚不可摧。
合资回暖:不是躺赢,而是“中国化”重生
很多人以为合资品牌在走下坡路,但数据却打了脸:5月上汽大众卖了8.7万辆,同比增4.3%;上汽通用销量超5万辆,环比增长17.6%。合资板块的回暖,靠的不是情怀,而是“中国化”改造。
上汽大众推出的“整车终身质保”,听起来像营销噱头,实则背后是品控自信。我曾参与过一次大众ID.系列的长测,连续行驶3万公里,三电系统零故障,电池衰减不到5%。这种稳定性,正是德系制造+本土供应链优化的结果。
而上汽通用的“一口价”政策,更是直击4S店价格不透明的痛点。我在上海一家别克4S店看到,君越Avenir的挂牌价就是成交价,销售不再玩“先抬价再打折”的游戏。这不仅是营销变革,更是合资车企在学习中国市场的“用户思维”。
出海加速:不是卖车,而是建“生态”
如果说国内是“存量厮杀”,那海外就是上汽的“第二增长曲线”。连续8年出口第一,2024年海外累计交付超550万辆,这数字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出海生态”。
我在香港车展上看到,MG4 EV、智己LS6、大通V90齐刷刷亮相。MG品牌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靠的不只是价格优势。前四个月,MG混动家族在欧洲卖了3.9万辆,秘诀在于“动力适配”——针对欧洲山路多、油价高的特点,上汽迅速推出MG HS Hybrid+,油耗低至5L/100km,比同级纯电车型更适合长途驾驶。
更关键的是,上汽在海外建了100多个零部件基地、3000多个经销商网点。这意味着,你在英国买的MG,坏了不用等三个月从中国发配件,本地就能修。这种“本土化服务力”,才是中国品牌出海的“护城河”。
技术深水区:固态电池与智能驾驶的“双线作战”
上汽的底气,还来自技术储备。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装车——这个消息一出,行业震动。为什么?因为固态电池被称为“动力电池的圣杯”,能量密度高、充电快、安全性强。我曾参观过上汽清陶能源的实验室,看到他们的半固态电池在针刺实验中不起火、不冒烟,充电15分钟可增加400公里续航。一旦量产,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将被彻底终结。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上汽走的是“多元合作”路线。智己与Momenta合作,主打“无图城市NOA”;荣威、MG牵手地平线,强调高性价比智驾;新品牌“尚界”则接入鸿蒙生态,打造“车机即手机”的无缝体验。我试过智己的IM AD系统,在上海高架上自动变道、避让大货车,流畅度堪比老司机。它不追求“完全无人”,而是让驾驶更轻松、更安全。
竞品对比:谁才是真正的“全能选手”?
我们拿智己L6、比亚迪海豹、小鹏G6来做个对比:
续航与补能:智己L6支持“准900V超快充”,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海豹用的是800V平台,但实际充电功率受限;小鹏G6有S4超充,但网络覆盖不如智己广泛。
操控与底盘:智己L6的全铝底盘+四轮转向,过弯极限明显高于海豹的钢铝混合底盘;小鹏G6偏舒适调校,运动感稍弱。
智能座舱:三者都搭载高通8295芯片,但智己的ISC智慧灯语、半幅方向盘更具未来感;海豹的DiLink系统生态丰富;小鹏的XNGP在城市导航辅助上更成熟。
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更适合的用户。追求驾驶乐趣的选智己,看重实用生态的选海豹,需要高频智驾的选小鹏。
未来已来:上汽的“上升通道”能走多远?
上汽这艘巨轮,正驶入一条“技术+全球化+体系力”三重驱动的上升通道。但挑战也不小:特斯拉的持续降价、比亚迪的全面压制、新势力的花样营销,都在挤压空间。
我的判断是:上汽的优势在于“系统作战能力”。它不像新势力那样靠单一爆款突围,而是用“自主品牌+合资升级+海外扩张”三箭齐发。就像“安吉宏盛”轮能运9500辆车一样,上汽的体系力,能同时承载多个品牌、多种技术、多个市场的并发增长。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在电动化下半场,是“单点突破”更重要,还是“体系制胜”更可持续?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问答环节:
老铁问:“智己L6的半幅方向盘好用吗?”
我答:适应期约200公里,习惯后转向更敏捷,尤其高速变道时手感极佳,但倒车入库需多练习。
问:“五菱还能火多久?”
答:只要“人民需要代步车”,五菱就有市场。关键是持续升级安全与续航,别让“便宜”变成“廉价”。
下次我打算试驾大通G90混动版,聊聊MPV如何兼顾家用与商用,大家想看吗?咱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