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动化”浪潮与“方盒子”造型狭路相逢,汽车设计究竟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30万级电动SUV市场热度居高不下,恰似炎炎夏日。
可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一个现象:方盒子造型的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真正具备原创设计的却寥寥无几。
不少车型要么模仿Bronco的外观,要么借鉴卫士的设计元素,即便不直接抄袭,也常常依靠灯带等装饰来营造所谓的“科技感”。
然而,烈马新能源却独树一帜。作为刚刚通过工信部申报、将于四季度上市的福特纵横首款新能源车型,它在设计上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选择:既顺应电动化的趋势,又坚守烈马的品牌基因。它巧妙地融合了两者,实现了设计的进化与创新,甚至重新定义了这一细分领域的设计标准。它没有对经典设计进行“柔化”处理,而是大胆地将电动的“轻盈感”融入硬派的车身之中。这看似违背常规设计逻辑,实则是汽车设计在跨代语言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
一、拒绝模仿,福特原创的有力宣言
在社交平台上,或许有人会评价:“这不就是Bronco Sport拉长了轴距?”
但只要亲眼目睹实车的侧面比例,你就会明白,这并非简单的“眼缘误判”,而是对设计本质的认知偏差。
烈马新能源并非基于燃油平台改造而来的“电动拼凑车”,而是基于电动平台全新打造的车型。这意味着它在电池布局、车内空间规划以及风阻控制等方面,都拥有全新的设计自主权。
正因如此,它拥有更加挺拔的车身、硬朗的车肩以及高耸的窗线。这些设计并非单纯为了美观,而是肩负着三大重要使命:
1. 空间最大化:合理规划电池、乘客与智能系统的布局,让每一寸空间都得到充分利用;
2. 风阻最优化:贯穿式引擎盖风道并非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道设计,有助于降低风阻,提升车辆性能;
3. 比例最平衡:作为福特中国设计中心的全新力作,烈马新能源完美诠释了设计圈中“高级感源于克制”的理念。
在30万级别的电动方盒子车型中,烈马新能源的原创度堪称翘楚,是少数真正拥有独特设计语言的车型之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