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

比亚迪等众车企集体官宣!60天账期背后,藏着中国汽车业的一场静默革命?

就在昨晚,我正准备试驾一台新款纯电SUV,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新闻:比亚迪、广汽、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这些响当当的中国车企名字,一夜之间集体站上舆论风口。不是因为发布了什么爆款新车,也不是谁又拿了销量冠军,而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宣布了一件事: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

你可能会问:这跟我们普通车友有啥关系?我又不卖零件给车企。但别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它看似是企业间的“财务约定”,实则是一场关乎中国汽车产业生态健康、技术迭代速度,甚至最终影响你我买到什么车、花多少钱的大事。

账期60天,真不是“小事”

先说说什么是“账期”。简单讲,就是车企从供应商那里买了零件(比如轮胎、电池、座椅、芯片),不是当场结账,而是约定一个付款时间,比如90天、120天甚至更久。过去,部分车企仗着“甲方”地位,把账期拉得越来越长,有些供应商要等半年才能回款。

这就像你去餐馆吃饭,吃完说“我三个月后付钱”——餐馆老板能撑得住吗?

而这次,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车企集体承诺:账期不超过60天。这不是“让利”,而是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响应。国家明文规定:大型企业采购,付款最长不得超过60天。现在,车企们集体“官宣”,等于把承诺晒在阳光下。

我曾走访过一家为多家主机厂供货的中小型零部件厂,老板跟我说:“以前最怕年底,账上没钱发工资,只能借高利贷。现在听说大厂都承诺60天内付款,我们终于能喘口气了。” 账期缩短,意味着供应链的“血液”流动更快,中小企业活了,创新才敢上。

为什么是现在?背后有“国字头”推手

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有驾

这事不是突然发生的。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就是那根“导火索”。条例明确要求: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应在60日内付款,且不能以“等客户回款”为由拖延。

工信部、国资委等多部门也多次喊话,要求主机厂规范账期。这次车企集体发声,是对政策的公开回应,也是行业自律的开始。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是最后一个发声的,但在业内,它早就是“付款快”的代表。一位长期合作的电池材料供应商告诉我:“比亚迪的财务系统很规范,每月固定时间打款,几乎从不拖欠。” 这种“守信”形象,如今被官方坐实,反而成了行业标杆。

账期缩短,对车友意味着什么?

别以为这只是企业间的“财务游戏”。它最终会反向影响你我买车、用车的体验。

更多创新技术会加速上车

供应商回款快了,就有钱搞研发。比如一家做智能座舱的初创公司,以前因为账期长,不敢接大单;现在现金流稳定了,就能大胆投入新技术。你未来在车上看到的语音交互、AR-HUD、智能座椅,可能就来自这些“活下来”的中小企业。

车辆品质更稳定

供应商不再为“回款”发愁,就能把精力放在品控上。没有资金压力的工厂,生产出的零件一致性更高,整车故障率自然下降。我试驾过一台因某传感器延迟交付而临时换供应商的车型,结果车机频繁死机——这就是供应链不稳的代价。

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有驾

价格战可能更理性

过去,部分车企靠“压供应商款”来维持低价,实则转嫁了成本。账期透明后,价格战将回归产品力本身,而不是“谁更会拖款”。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更“值”。

真实用户怎么说?听听他们的声音

我在某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发现大家的关注点出奇一致:

@老张在开车:“我开比亚迪汉三年了,没换过电池。听说他们对供应商要求严,付款也快,难怪质量稳。”

@小李的电动生活:“我订了吉利银河E8,销售说用的都是‘一级供应商’,交付快。是不是跟这个政策有关?”

@东风老司机:“以前东风某些车型小毛病多,是不是因为零件厂没钱更新设备?现在好了,希望新车能更靠谱。”

这些声音,恰恰印证了供应链健康与终端产品品质的强关联。

横向对比:谁在领跑?谁在跟进?

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有驾

我们拉出几家车企的账期承诺,做个简单对比:

车企 账期承诺 特色举措

广汽集团 不超过60天 强调“高效周转”,保障上下游

中国一汽 缩短至60天内 数字化监控、精简审批

东风汽车 统一缩短至60天内 响应国务院条例,助力中小企业

赛力斯 正常货款账期60天 强调“合同约定”,双赢模式

吉利汽车 统一至60天内 响应中汽协倡议,领军担当

比亚迪 统一至60天内 落实国家部署,助力中小企业

共同点很明显:全部锚定“60天”红线。差异在于表述——广汽、比亚迪强调“落实国家要求”,吉利、赛力斯突出“行业倡议”和“合作共赢”。而一汽和东风则提到了“数字化监控”“精简流程”,说明它们在内部管理上已开始动真格。

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有驾

这场“账期革命”,能走多远?

我保持乐观,但也有担忧。

乐观的是:政策有力度,车企有响应,舆论有监督。60天账期很可能成为行业“新标准”,就像当年“国六排放”一样,倒逼全链条升级。

担忧的是:如何监管?如何兑现?

是不是所有子公司、合资品牌都执行?

遇到行业下行,会不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小供应商敢不敢举报拖欠?

这些问题,需要第三方审计、行业协会、甚至消费者共同监督。我们可以做的,是在买车时多问一句:这车的供应链稳定吗?

写在最后:好车,从“按时付款”开始

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有驾

很多人觉得,造车拼的是技术、设计、营销。但这次事件提醒我们:一个健康的汽车产业,离不开公平、透明、高效的供应链生态。

按时付款,不只是财务问题,更是企业责任感的体现。当比亚迪、吉利这些领军企业带头承诺,它们不仅在履行法律义务,更在塑造一种“共赢”的行业文化。

下次你试驾一台新车,听到销售说“我们所有零件都来自一级供应商,品控严格”,你可以微微一笑:这背后,或许正是一场始于“60天账期”的静默革命。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有没有因为车辆小毛病多,怀疑过供应链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你觉得“账期透明”该不该写进购车参考指标?老铁们怎么看?

如果我有机会采访某车企采购负责人,你最想问他们什么?

我会认真阅读每一条留言,挑三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下期视频亲自去问!

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声明!-有驾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政府网、企业官方公告。暂无数据支持“所有车型均受影响”,需持续观察行业落地情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