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续航亏了44%?这数据听着挺扎心。我有个老同事跑过一次酷暑下的续航测试,他边吹着风扇边跟我碎碎念:这空调一开,电池吃不消啊,你说这续航还能跑多远?他说完,我就知道这续航缩水不是闹着玩的。
最近那篇西班牙南部高温续航测试我翻了下笔记,特斯拉Model 3顶着44摄氏度,满电标称能跑702公里,实际测下来只有392公里,缩水足足44%(样本少,体感偏数据)。起亚EV3的缩水度也不少,32%;雪铁龙e-C3缩水更严重,28.7%,续航仅228公里左右。三者算下来,特斯拉虽缩水最大,却也是效率最高的——每千瓦时能跑3英里左右(约4.8公里),起亚稍差点,雪铁龙最差。
这就挺有意思的。你想啊,这三款车都在跑高速,速度并不低,车速对电池影响比我们平时想的还大。高速时,电池和电机负荷同时上去,空调又不能省。特斯拉那全景玻璃顶技术上帅气,实操里可得加倍开空调,温度不降下来一会儿电池直接报警。有人可能会说,特斯拉不是用液冷系统吗?没错,液冷就像给人喝水吃凉药,调节体温快,但高温实在太激烈,水也凉不下来这块电池,效果有限。
再说说充电,特斯拉和起亚两台液冷电池车充电速度都在线,9%充到80%也就半小时左右;雪铁龙那套风冷系统,能耗和热管理都跟不上,跑高速都累瘫了,充电速度更是差得离谱,得70多分钟。真心嫌麻烦,谁接着等这时间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测试团队说,特斯拉Model 3用的玻璃顶不仅是空气变热元凶,还让车内温度不均匀,这导致温控系统一边开着空调一边还得开风扇吹前排,这个微动作让他们对续航数据的信心有点动摇。毕竟,空调这东西,直接跟续航的关系比你喝水还紧。
说到这里,我得承认,一开始我还以为极端高温对电动车续航的影响没那么狠,毕竟电池也有保护机制嘛。但看到实际缩水四成,那感觉大得超乎预期。后面想想,这电池自己就像个中年大叔,热了就开始抱怨,跑不动还要开空调降温,自己消耗反而更大,这才是续航缩水的根源。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特斯拉缩水最大,起亚反而留得住更多续航?我猜一个原因是热管理策略不同,第二是车身设计和保温效率。特斯拉玻璃顶虽然拉风,但玻璃窝比绝缘层差多了,热量更容易进来。但我没细想过,如果车速不那么快,这续航缩水会不会小一点(体感)。
供应链方面,液态热管理的零件研发就像折腾厨房里的烤箱散热装置:做得好,烤的好吃;做得差,电池烤焦成灾。这背后厂商追求的是成本和性能的平衡。高功率液冷系统零件贵,有些品牌只能盯着风冷,结果就是性能打折扣。供应链一环出问题,整个系统就被拖后腿。
换个角度,你买ETC,想感受极端高温续航缩水是挺难的,毕竟上市时数据都是温室里的完美参数,现实路况几乎没几人真正跑过这么烤人的环境。这是不是也说明,咱们选车的时候,官方续航得打个折扣?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折扣多少合适?30%?40%?这没标准得看你在哪儿发烫。
我朋友家买了台起亚EV3,他开车就跟我讲:这车高温跑高速,那电池像打了鸡血也受不了。跟我的观察挺吻合。可他倒是带劲,车子充电快,比较耐折腾。对比特斯拉,起亚没那么多炫技的玻璃顶,空调开得少续航反而划算。
临场小计算下:以特斯拉Model 3 80千瓦时电池组算,原本700公里续航,44%缩水后剩392公里,百公里电耗约20.4千瓦时。对比起亚81千瓦时减32%,续航395公里,百公里耗能大约20.5千瓦时,基本打平。可见实际能耗受环境考验,差距比数字还要细微。
聊聊我自己更正——我之前听业内朋友说过,高温对电动车影响主要是充电慢和电池损耗加剧,续航影响并没这么猛。但眼下这组数据告诉我,续航缩水和充电速度其实是两个范畴,充电快不代表续航能撑。热量就像个无底洞,能进不能出,给电池造成超负荷。
那说到这,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电动车如果能像燃油车装个小冰箱,给电池专门降温,会不会续航能稳定不少?还是说电池体质这事儿更复杂?这事儿还真难说。(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个人觉得,为啥高温续航这么惨烈,除了技术层面,就是用户那份忍耐度——空调开了,续航掉,但不开热着也熬不住。你开过夏天堵车的电动车吗?我跟你讲,那叫一个煎熬。
最后想留个小细节:这次特斯拉跑高速时,仪表盘上那个电耗实时数一度狂飙到25千瓦时每百公里,明显告诉你我累了。这数字多扎眼啊,不管你信不信,电动车热了,那续航的确是要让你补课。
你说,是不是得考虑买车时,别只盯着续航数字,而得想想自己所在城市夏天能不能顶住这烤炉?或者……你有冬夏都能适应的秘籍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