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摁住余承东!造车风波引众怒

任老一直按着余承东,五年都不让造车,结果“大嘴哥”还是把主要的主机厂都得罪了个遍。

任老摁住余承东!造车风波引众怒-有驾
任老摁住余承东!造车风波引众怒-有驾

华为搅动汽车市场

好家伙,幸好任老及时按住了余承东,没让他真的下场去造车。

要是华为余承东真下场造车了,那十几家主机厂怕是早就把他当“唐僧肉”给煮了吃掉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华为不造车,它照样搅得汽车行业天翻地覆。

你看鸿蒙智行那边,9月份的新车大定数量就达到了11万辆。国庆假期期间,10月1号到4号的数据分别是:8000辆、5000辆、5500辆、6100辆。鸿蒙智行每多订一辆车,友商就少卖一辆。

鸿蒙智行天天晒数据,搞得跟凯歌高奏、莺歌燕舞似的,友商看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比如BBA里的大众和奥迪、北汽和奔驰、宝马和沈阳金杯这些公司,大概率是“忌恨”问界和余承东、张兴海这帮人。

第一个和第二个“看不惯”余承东和张兴海的,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一汽集团,还有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奥迪。

一汽奥迪可是他们家的现金奶牛,2023年奥迪卖了71.6万辆,到了2024年销量下滑到66.06万辆,而到了2025年1到8月,销量只有36.2万辆,同比下降了16.4%。更惨的是,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销量直接掉到14.5万辆,同比暴跌40.9%。

第三和第四家“看不顺眼”余承东和张兴海的,是世界500强北汽集团和全球最赚钱的奔驰集团。北京奔驰也是他们家的现金奶牛,现在也被鸿蒙智行打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销量下滑,价格下跌

这段话有点“八卦”味儿,用更口语化、轻松一点的方式改写一下,意思不变,但听起来更像朋友聊天:

---

2023年奔驰卖了78.1万辆,到了2024年降到71.39万辆。结果2025年1到8月才卖了38.6万辆,同比下降了18.1%。而且,原来30万以上的车现在都卖不到25万了,均价直接掉到24.7万,降幅也有10.1%。

第五和第六名的车企,其实心里挺“不服气”的,他们特别羡慕余承东(华为)和张兴海(赛力斯),因为宝马集团和沈阳金杯公司(持有宝马25%股份)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之一。

2023年宝马卖了82.6万辆,2024年跌到71.45万辆。到了2025年1到8月,销量只有38.3万辆,同比又降了16.4%。而且,30万以上的车现在也卖不到30万了,均价直接掉到19.8万,降幅达15.2%。

第七名的理想汽车和第八名的零跑,也对问界(AITO)有点“嫉妒”。李想同学看到余承东和张兴海这么牛,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就像“既生瑜何生亮”一样。

理想2023年卖了37.6万辆,赚了118亿;2024年卖了50.05万辆,但利润降到了80亿。到了2025年1到8月,销量26.7万辆,同比下降8.4%。特别是3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直接腰斩,下降了40.8%。

问界M8和M9成了销冠,这倒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8月份,问界M8一辆车的营收,已经跟理想六款车型加起来差不多了。而且,M8一辆车的营收,远远超过了零跑全系57066辆的总营收。

第九名是赛力斯背后的“广汽11个贵人”,第十名是奇瑞的两位高管,他们也是看不惯余承东和张兴海,心里有点“酸”。

---

这样讲起来是不是更像朋友之间的吐槽?如果你有特定语气或者风格想要,我也可以再调整!

汽车圈明争暗斗

这段话有点像“汽车圈的八卦小道消息”,我来用更口语化、轻松一点的方式重新整理一下,让你听起来像是朋友在聊天一样:

---

广汽现在有点“进ICU”了,为啥?主要是张兴海和余承东带着赛力斯问界抢了广汽的饭碗。以前广汽在新能源这块儿还挺有话语权的,但现在被赛力斯打得有点喘不过气。

再看看奇瑞,2025年1到9月卖了200多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速度杠杠的。但奇怪的是,奇瑞的两个高管因为搞了一个叫“智界”的品牌,还有智界S7这款车,结果被“下课”了。为啥?因为他们可能跟华为ADS(自动驾驶系统)抢了饭碗,华为一出手,他们就吃不消了。

接下来是长安和东风这两个新央企,排在第11家和第12家,对赛力斯和张兴海、余承东是又羡慕又嫉妒。为啥?因为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和赛力斯问界本来是“同门兄弟”,两家都持股引望(华为的智能驾驶公司)10%。结果问界卖了80多万辆,阿维塔才卖了20万辆,差距四倍!所以长安现在有点不服气,毕竟它在央企里排第73位,结果被一个“后起之秀”甩在后面。

东风也是一样,心里不平衡。2003年的时候,东风可是帮过小康(也就是后来的赛力斯),张兴海花5000万买了50%的股份,那时候东风可是赛力斯的“大哥”。但现在赛力斯已经遥遥领先东风了,东风的脸面往哪儿搁?

再说小米汽车,它也是第11家“羡慕妒忌恨”问界和余承东的。为啥?因为之前有人放话,说按照华为的标准,一辆车都不能出厂;还说“往绿化带跑”是敏感词;甚至说在城市道路玩漂移是危险的……这些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其实就是在暗指问界或者华为的某些做法有问题,但实际可能是“酸葡萄心理”。

然后是蔚来和小鹏,它们是第12家和第13家,也在“嫉妒”问界和余承东。为啥?因为赛力斯问界比它们晚上市3到4年,但到了2024年就已经开始盈利了,而蔚来和小鹏到现在还没实现盈利,这差距实在有点大。

最后是比亚迪和“船夫哥”(应该是指王传福),他们是第13家,也在“看不惯”问界和余承东。毕竟比亚迪是全球第五大车企,实力雄厚,但如今被赛力斯问界追上,心里肯定有点不平衡。

---

总之,这就是一场“汽车圈的明争暗斗”,谁做得好,谁就容易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你说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问界搅动中高端市场

好,我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段话改写一下,让你读起来像在听朋友聊天一样:

---

问界现在势头太猛了,把中高端市场吃得差不多了,结果像腾势、仰望这些产品力本来挺强的品牌,销量却一直上不去,真是让人羡慕又嫉妒。

第十四家看不惯问界和余承东的,是全球前十的汽车巨头——吉利控股。他们平时也是牛得很,但现在被问界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问界把中高端市场搅得风生水起,连极氪和沃尔沃都受到了影响,销量也跟着受影响,真是有点无奈。

第十五家眼红问界和余承东的,是连续18年销量冠军的上汽集团。没想到2024年赛力斯突然崛起,市值直接冲到第二,利润还超过了上汽,这下上汽估计心里也不舒服吧。

第十六家最不服气的是长城汽车。他们本来是自主品牌里的佼佼者,盈利能力也很强,原本很有希望进世界五百强。结果余承东搞起了汽车智能化革命,搞得长城现在想进五百强都难了,利润也受影响。

第十七家最头疼的,就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了。因为问界和华为的合作太猛了,丰田现在不得不也跟华为ADS合作,不然怕被甩得太远。

看来余承东这一波操作,真的是把大家都给“得罪”了,所以现在大家好像都在一起对着他发难,万箭齐发啊!

不过呢,还有两家是例外。第十八家是假赛力斯和张兴海,第十九家是江淮和项兴初。他们为了救赛力斯和江淮,可以说是两肋插刀,把传统主机厂和新势力都得罪了个遍,真是不容易。

最后还得感谢一下大嘴哥,要不是他出面帮忙,赛力斯和江淮可能早就撑不住了。

---

这样是不是更像朋友之间聊天说的?如果还需要调整语气或风格,可以继续告诉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