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黑河,白雪皑皑,平均积雪深达半米,堪称65年一遇的严苛考场。懂车帝邀约专业博主,将问界M9、享界S9、智界R7、阿维塔07、小鹏P7+、智己L6/LS6、特斯拉Model 3、蔚来ET5、理想L6这十款当红“选手”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极寒暴雪下的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极限测试。华为蔚小理暴雪智驾哪家强 的话题瞬间点燃了车迷的热情。测试涵盖冰雪国道、城市街道、乡间小路甚至大雪封山的盘山路,场面堪比现实版“速度与激情”,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智能驾驶系统。
这次测试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引入“端到端大模型”后,车辆的实时寻路和识别能力确实有了质的飞跃,技术进步令人欣喜。然而,在如此极端的“白色迷宫”中,即便是顶尖选手也并非完美。多次的人工接管提醒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复杂路况(比如道路被积雪严重覆盖或临时出现的障碍),当前的智驾系统在应对人类驾驶员那种灵巧的“变通”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这就像一位学霸面对从未见过的超纲题,也需要时间思考和适应。这次测试,更像是对现有技术边界的一次宝贵探索和验证,为后续进化指明了方向。
视线转向城区环境。太平洋汽车近期组织了一场聚焦城区NOA的硬核横评,问界M7、理想L6、蔚来ES6、小米SU7、特斯拉Model Y以及星途星纪元ET同台竞技。结果颇为亮眼,尤其是星纪元ET的表现堪称惊艳,在多场景测试中站稳了智驾第一梯队。
这场测评设置了六大城区核心关卡:
1. 零速激活(停车场起步):考验车辆从车位自主驶入车道的决策力。星纪元ET和特斯拉Model Y都能快速“苏醒”,果断选择路径,效率领先。
2. 过闸机抬杆通行:星纪元ET与蔚来ES6平稳顺畅,而特斯拉则稍显犹豫。
3. “地狱难度”三点式掉头:这是对车辆路径规划和动态礼让的终极考验。星纪元ET成为全场唯一无需人工干预、丝滑完成的车型,展现了其算法的精准性和成熟度。
4. 环岛通行(含无保护掉头):星纪元ET再次展现“老司机”风范,提前减速、精准识别路况(尤其是非机动车)、准确判断出口,策略完全贴合人类驾驶习惯。
5. 借道绕障(窄路+违停车辆):六车均能完成,星纪元ET在连续避让环卫车时表现尤为稳定。
6. 小路口识别进停车场:星纪元ET凭借强大的感知能力,与特斯拉、理想一同成功识别狭窄入口并通过闸机,再次证明其在复杂城市场景下的硬实力。
星纪元ET的优异表现绝非偶然,背后是其强大的“超级大脑”支撑。它搭载了包含激光雷达在内的30颗高性能传感器,如同敏锐的“猎鹰之眼”,全方位无死角感知环境。双Orin-X芯片提供高达508TOPS的澎湃算力,为“猎鹰智驾系统”流畅运行奠定基础。最关键的是,其AI大模型驱动的端到端技术路线,结合每年超20亿公里的仿真及实车数据训练,让它能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在全国高速、城市快速路及首批20城普通道路(如北上广深蓉)实现跟车、居中、绕障、自主变道等操作。这套系统展现出了高度接近人类的决策能力,尤其在与其他道路使用者互动时,能精准预判、灵活反应,大大提升了驾驶的流畅度和安心感。星纪元ET用实力打破了“传统车企不擅智能化”的固有印象,成功跻身智驾第一阵营。
高速公路是智驾系统另一个关键战场。AutoLab进行的高速NOA大横评选择了问界M7 Max、领克08EM-P、理想L7 Pro和小米SU7 Max四款代表不同技术路线的热门车型,聚焦几项核心能力:
启用里程占比:考验系统稳定性和连贯性。问界M7 Max凭借无图方案优势,启用率最高,面对临时改道等复杂情况也“不退场”。领克08EM-P在隧道等信号易丢失场景表现稳定,推算能力强。
变道体验:效率与安全的平衡艺术。领克08EM-P拔得头筹,成功有效变道次数最多(185次),且动作柔和稳健,对新手非常友好,易于建立信任感。理想L7 Pro则相对更为保守。
匝道通过率:NOA功能的“灵魂”所在。问界M7 Max展现了强大的场景适应能力,即使在施工和卡车近距离切入等高压环境下也能顺利通过,实现“大满贯”。小米SU7 Max在该环节则遇到了较大挑战。
置险接管(MPI - 平均无接管里程):衡量系统可靠性的硬指标。问界M7 Max以575km的优异MPI(一次接管)领先,领克08EM-P和理想L7 Pro表现接近,主要受施工影响。
值得欣喜的是,测评中发现以国产芯片(如领克08EM-P搭载的黑芝麻华山A1000、理想L7 Pro的征程5)驱动的系统,表现完全不输国际大牌,如小米SU7 Max的英伟达Orin-X和问界M7 Max的华为MDC 610。这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高性价比的国产智驾方案惠及消费者。
智驾领域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比亚迪在2025年开年也掷地有声地宣布了“十万级全系标配智驾”的雄心,并展示了其“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在腾势Z9GT上的表现。这台配备了英伟达Orin-X芯片、双激光雷达等豪华硬件的旗舰车型,在北京著名的“魔鬼路口”——酒仙桥大山子及复杂城区路况的实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进步:居中行驶丝滑平稳(告别了以往的“游龙”现象),信号灯识别、起步停车流畅自然,对无标线道路兼容性良好。虽然在连续急弯中出现一次压线(系统迅速修正),且接管了三次(主要源于极端复杂路况),但其表现已足以证明比亚迪在智驾领域正快速追赶头部玩家。王传福的“标配宣言”让我们对十万级比亚迪车型的智驾普及充满期待。
方向盘,依然是安全的核心
无论是零下几十度的极寒暴雪、迷宫般的城市街道,还是高速飞驰的车流,这些横评都为我们生动描绘了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壮丽画卷。端到端大模型、无图化、国产芯片的崛起、传统车企的智能化逆袭……每一项进步都令人振奋。
然而,贯穿所有测试的一个核心共识从未改变:NOA是强大的辅助驾驶伙伴,而非全能自动驾驶替身。 它能有效减轻驾驶疲劳,提升行车安全边界,尤其在高速和部分条件适宜的城区路段表现亮眼。但在面对极端天气、极其复杂或突发罕见路况时,人类驾驶员的判断、决策和紧急接管能力依然是安全的最终防线。
技术的迭代永不停歇,各大厂商的角逐日趋激烈,得益的终将是广大消费者。我们正见证着智驾体验向着更流畅、更安全、更普及的方向飞速进化。但在享受这份科技便利的同时,请务必时刻谨记:保持注意力集中,双手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因为那份对车辆和道路的掌控感,那份源自人类判断的安全感,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无可替代。安全抵达目的地,始终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全部评论 (0)